我喜欢北方的冬天,有趣,有味,有希望。一场大雪,就可以让整个冬天提前到来,让整个大地越发温暖。
厚厚的大雪将大地覆盖,这世界变成黑白两色,一下子有了粉墙黛瓦的味道。此时,若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经过,那故乡的味道会更加浓厚。
今日立冬,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雪是从昨天夜晚开始降落的,今天中午还没有停止,一直在下着。道路上两条黑色平行线,将旁边白色的积雪映衬的分外光亮。小区里梧桐树叶还没有开始发黄,红色的忍冬果还在枝头上炫耀,金黄的银杏叶还没有完全从树枝上脱落,松树和竹子还在一如既往不动声色地生长着。
刚到这座城市,看见马路两侧的堆雪经冬不融化,直到来年春天,那雪堆才开始慢慢变小。雪堆没了,一层嫩绿开始铺满大地。“雪化了,变成春天”这样的语句,也应该是北方一位善于观察自然的小学生所为。在南方,雪会很快融化消失,一点儿痕迹也不留下。在这里,雪是一种停留,也是一种温暖。
雪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体,这是词典上的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更加具体生动,雨点在空中遇到寒冷,凝结成六角形的白色冰花,落了下来,叫“雪”。我似乎更愿意接受《说文解字》里的解说,“雪,凝雨说(悦)物者”,意即可喜的瑞雪。农耕时代,降雪意味着来年有个好收成。北方冬季降雪,相当于给大地盖上一层白色的被褥,保温之外还可以防止越冬病虫侵害。春天了,雪融化成水,是冬小麦保墒的重要水源。大多数农作物是春种秋收,而小麦是秋种夏收,漫长的冬季,可以说是雪保证了小麦继续生长,也保证了人类有更多的粮食来源。称之为瑞雪,丝毫不过。在北方,你会更深切体会“瑞雪兆丰年”的真实含义,也会对每一个明天满含期待充满希望。
今天单位通知群里有清雪的通知,路途遥远,高速封闭,我未能参与。北方雪后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清雪,用各种工具将厚厚的雪请走,留下一道道通行的路。好多雪堆就堆放在行道树的周围,有的雪堆整个冬天都不融化,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到来才融化成水,滋养着一株株树健康成长。这是北方特有的劳动,也是北方特有的景观。安全需要的背后,是坦然应对自然的自觉,是淳朴人情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诠释。到北方居住后,我曾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劳动,每一次清雪劳动我都很快乐。因为每一次用扫帚扫雪的时候,我都要想到古人造字的智慧,想到关于“雪”的美好意境,想到“雪”是可以用扫帚清扫的“雨”。
那一堆堆清扫堆积的雪,你一定会明白那应该叫“雨”的雪,字形为什么上“雨”下“帚(省形)”了。
雪是扫帚可以清扫之“雨”啊!
你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的智慧!
古人先造象形字“雨”字,甲骨文像天上落雨形。雪也是从天而落的“雨”,只不过雨是液体,雪是晶体。看古人怎样造“雪”字?“雨”下加“帚(省形)”会意而成“雪”字,会意“雪”是可以用扫帚清扫的“雨”,可谓神思。有“帚”旁的字,大都与用扫帚清扫有关,比如“彗(上部像扫帚之形,下部在古文字中是表示手的“又”字,合起来表示以手持帚)、掃(从手,从帚,会以扫帚打扫之意)、婦(古代认为妇女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在家手拿箕帚打扫卫生)、歸(从帚阜声,另加义符“止(脚)”以突出行动,会执箕帚之人到来之意,即女子出嫁。远古时期女子以夫家为家,故有此语)、寢(古人睡觉之前用床帚扫床)、侵(从人从又从帚省,会持帚一下一下渐进扫身)、虐(老虎用爪子像扫帚一样横扫伤人)、谑(会意能使人受到伤害的话)”等。
神思其实源于生活。有扫雪经历而又善于思考的人,都会理解“雪”字的精妙。古人用动态的劳动画面让我们加深对“雪”字的理解,加深对“雪”这种美好事物的感情。古人慈善而又睿智的情怀,一个“雪”字足可显现。
第一场雪仍在下着,小区里的雪景也越来越美,我已经好几次下楼赏雪景拍照片了,总么也拍不够赏不完这北方的雨,这北方的精灵。
我喜欢这北方有雪的冬天,有趣有味有希望也有意义。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meiwen/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