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烦恼生,自古春多重。春愁是古人送别中最常见的诗句。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就是一首极好的闲情愁诗。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那份闲愁之心跃然纸上,冷月,花谢,朱窗紧闭,孤独,隔膜之情,不言而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一川烟草望不尽,满城风絮乱闲情。诗人在风雨中惆怅,惆怅中寂寞,人已远去,情却横渡。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贺铸的《凌波不过横塘路》: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若说写闲愁绝了的诗词,莫过于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在回忆中伤感,在伤感中飘愁,绝对是闲愁的代表作。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拨动了多少人的闲愁情思。让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瞬间映入眼帘。
李煜的词通俗易懂,美幻绝伦,情景交融,读之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传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石孝友的《愁云淡淡雨潇潇》与上面的两位词人不同,他写的是一位美女的闲愁。
“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寥寥数笔,一位美人的愁绪便跃然纸上。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宋代: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辛弃疾的词作很有气势,读来给人一种畅快淋淋的感觉。他的《书博山道中壁》也是一首传颂的经典之作。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不识愁滋味,识得闲愁已是秋。人老多忧愁,愁似好个秋。一个“秋”字道尽愁,凄凉淡淡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另一首写闲愁的词,境况大有不同,欲躲避红尘,一朵白云去自由。这就是《欲上高楼去避愁》: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代: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是咋样一种伤心和哀痛,正是这种痛,让他决计去做浮云,去过“得似浮云也自由”的生活。
古人眼中的闲愁,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细细品来,各有特色。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meiwen/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