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喜欢荷花的。
尤其是从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走来,心中常常倾慕荷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所以对今天的中原荷乡之行是非常期待的,更何况这儿距外婆家不过区区几里,也是表妹的家所在的地方,所以莫名有一种亲切感。
顶着夏末的酷热,和姐弟携了父母和孩子们驱车来到了范县陈庄万亩荷花园。未及进园,路两侧触目之处皆是田田的荷叶,密密匝匝,间或朵朵荷花探出荷叶,挺立其中,似乎在欢迎我们归乡。表妹早已在门前迎侯多时,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庞满是欣喜的笑意。
待走进园内,阵阵荷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无际的荷叶,四方游客穿梭其间。初时荷花并不多,愈向园内走,花开愈灿烂。粉的花、白的花、黄的花、紫的花……各种颜色、各种姿态,或含苞待放如羞怯的邻家少女、或迎风绽放如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或花期已盛渐自飘零如迟暮的昨日美人,各有各的风韵,各有各的美妙。微风吹来,万顷荷叶摇曳,荷花轻舞枝头,其姿其态自是令人心神荡漾、惬意心头。
荷花之美,是离不开荷叶映衬的,单看荷叶,其实已经是够美的,或大如伞盖,或小如圆盘,甚至更小如手掌,深深浅浅,皆可入画。真的有一些小孩子坐在台阶或水边涂涂画画,我探头望去,稚嫩的笔下或花或叶,都是对美最纯朴的表达。
我含笑从他们身边走过,转过身,他们认真的小脸在满塘荷叶的映衬下也仿佛化作了朵朵纯洁的荷花。
我实在不知道荷花原来是有如此多的品种,有如此多的美态,印象中的荷花只是粉的白的,舒展的花瓣如观音的玉手指,今天观来,其实不然。万亩荷花,种类繁多,名字也颇有诗意。花朵有硕大的,足可以做观世音菩萨的莲花座了,也有极小巧的,小到如小孩儿的盈盈小手,到处透着可爱……
沿曲折小路行来,每一处皆有不同的风景,仿古的小亭式样、题名各不同,前有木制小桥供游客驻足留连,设施虽不尽善,但看得出待客之诚。游人徜徉荷叶荷花之中,纷纷拍照留影,是啊,美的瞬间谁不想记忆永久!
岁月易逝,红颜易老,在琐屑日子的缝隙,在黄昏的花荫之下,翻检时间的痕迹,回忆美好的往昔点滴,未尝不是一件温暖的事情。
于是想起外婆。
温暖慈祥的外婆。高高瘦瘦的外婆。勤劳坚韧的外婆。
想必小时伏在外婆的背上,我曾来过这儿,只不过没有如今的万亩荷园,有的只是贫瘠的盐碱地,饥饿的庄稼和菜色的脸。童年的记忆真是可怕,现在闭上眼睛仍能回忆四五岁时的点滴。
时光变迁,沧海变桑田,昔日的贫弱土地已变成肥沃的稻田一望无边,更有这万顷荷园美轮美奂。仙逝数年的外婆如健在,在荷香四溢的家园定会绽开如花笑颜。
携了外婆在荷花中行走,她的笑声定会是含了香的。
让我回味至今。
荷园,因了回忆,香气四溢,氤氲心间。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sanwen/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