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咸阳机场搭乘的MU2145号航班在曹家堡机场缓缓落地的时候,我的这次旅程也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之前,飞机平稳地飞行在陇西大地的上空,由于气流原因,机身偶尔也会出现轻微的颠簸,心里随之惊慌一下,不过立刻被空姐那甜美的声音安抚下去了。
从机舱的小窗户里往外望去,我俯瞰到的是一片黄土高原的莽莽山脉,这是一片从关中平原拾阶而上,逐渐与另一片更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逐渐衔接起来的地方。山的褶皱和起伏在我看来,如一块赭褐色的浮雕或沙盘。稀疏的村落、蜿蜒的山脉、盘曲的河流在寒冬的霾气里显得有几分苍凉和萧条。这种荒凉和萧条,源自这里沟壑纵横的起伏山脉里,无论什么季节都长不出像样的植被,只有狂风一吹,卷起的风尘。
曾经不止一次地翻开地图,看过这块用土黄色表示的高原,原因是我半生的经历,都辗转徘徊在这个区域里。
它的东边是用绿色表示的一系列平原,这种诱人的绿色,很容易让人产生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的联想。而另一边,向西的方向,是用神秘或许有点绝望感的赭石色或蓝紫色去表示,那就是海拔更高,自然环境更为严酷的青藏高原。
从纯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这块大陆由东到西的过程,是逐渐由气温的酷热到严寒,气候的湿润到干旱,人类聚落的稠密到稀疏的过程。这种自然的过程,当你短时间内亲身历经,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震撼,这种震撼中,带有些许悲天悯人的味道!
但是, 在这片高原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突然又告诉我,或者说是纠正我:这片土地并不是你想象当中的那般萧条,那里仍然有人间繁华,万千气象!
在南方,在任何季节,随便掉落地上的种子都有可能破土发芽,茁壮成长。 在这里,温湿的雨季只眷顾短短数月,就已经看见她匆忙转身离开的身影。一棵被人尽心呵护的树苗,可能最终还是由于严酷的环境而死去,一片绿洲的形成,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坚持。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并未绝望,更未放弃过与自然搏斗的勇气。你可以看到一年到头围绕旱田劳作的人们,最终在收获的季节挥舞起镰刀;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栽培在自家院落里的果树,经过尽心浇灌,最终在金黄的秋日里又挂上甜美硕大的果子。
严酷的环境,不但没有挫败人们的勇气,而且更加激发和催生了人们的智慧和意志。
也只有在此时,我才能有这样复杂而真实的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一个久居高原的人,刚从草繁叶茂,碧海蓝天的南国风光,一下子被一架冲入云霄的飞机带到万米高空,在云海上空的平流层飞行两个小时,然后在寒冬荒凉的北方再次落下来时,面对这里一切,突然对眼前的这片高原和人民开始重新审视,并由此产生更为崇高的敬仰。
这可能就是旅行带给人的最直接的感官和理性双重的体验和收获吧!
这次旅行,来的比较突然,我之前没有详细规划和酝酿。人在群山环绕的地方待久了,总有种想走出去的冲动。于是,就开始思量,计划起出行的方案。对于一个北方人,这个隆冬季节,能去的也就是气温如春的南方海滨了。
三亚无疑是目前最火爆的旅游地,但真因为火爆,所以不作考虑,因为我不愿挤到吵杂的人海中去看风景。境外游又需要办签证等的,我来不及等。再说,在我们广阔的国土上,任然有很多不次于异域风光的地方足够让我去游历。最后我的目光聚焦在地图上的珠三角地区,这里濒临南海,水量仅次于长江的珠江在此入海,江口两岸,两个经济特区珠海、深圳衔接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国际大都市的省会广州连接起一个三角形的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凶猛、创新科技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在手机上订上了去往珠海的机票,回程的起点就选在广州。
这样,我这个临时起意的选择显得异常完美起来。从珠海开始,凭借此处发达的水陆交通网,我可以用一周时间在珠海、深圳、广州三个城市间来一个逆时针式的三角游了。另外,来回飞机都得在古都西安要中转,我刚好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顺便领略一番十三朝古都的风貌了。
巧合的是,我在珠海的夜晚,突然收到原定从西安去往西宁的夜间航班取消的消息,这样,原本显得紧凑的西安之行也因为机票的改签,时间上可以再宽泛一些。
这次略显紧凑的旅行中,我为了不让行程过于匆忙,便采用了每到一站再去规划下一站的方法,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所以,整个游历过程反而显得异常随意和自由,有点天马行空、去留自如的轻松感。
整个旅途当中,我全身心投入到旅途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去品味和思考,甚至查阅一些所经过地域的文史资料,尽量避免这次旅行成为走马观花式的“目游”。在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下,游历途中从未写下过一段关于旅行的文字。这种一个人的旅行,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完全沉倾在自己的思考中,如果说这是一种孤独的旅行,我愿意享受这种孤独!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sanwen/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