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街头美食内江牛肉面,我喜欢沱江流经的内江城。
内江牛肉面是四川省众多地方特色面食之一,也是著名画家、美食家张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面食小吃之一。内江牛肉面讲究烧馅、用料、调味,面条细滑、牛肉香醇、麻辣味浓,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誉。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东汉建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内江是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故乡,市区内最大的广场即被命名为“大千广场”,足见市民对张大千先生的喜爱和自豪。内江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全国的26%,曾被誉为“甜城”。小时候吃过的第一块儿蜜饯,产地就是内江,那种蜜甜香醇的味道至今难忘。蜜饯是四爷爷回老家省亲时带给每家每户的礼物,数量不是很多,却慢慢品尝了很久很久。湖北省以外的城市,最早进入记忆的就是四川省内江市。
内江是让人格外牵挂的城市。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是蜜饯,大学毕业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内江牛肉面。我的家乡是湖北十堰,和四川内江怎么会有联系呢?这一切的缘分都因为我的四爷爷。我的爷爷兄弟六人,爷爷行大,行四的爷爷年轻时被拉壮丁,后起义投诚,层曾参加过解放西南的战争。解放后,在内江娶妻生子,全家就定居在内江,几十年和老家失去了联系。上世纪80年代才辗转与老家取得了联系,四爷带着家人回到故乡看了看。此后多次回故乡,也盼望家乡的人能够到四川来看看。我是到四川次数较多的晚辈,每次看望四爷爷时总要到街上吃牛肉面,慢慢就被内江牛肉面特有的做法和味道迷住。以后只要到了四川,就想尽一切办法吃上一碗内江牛肉面。
细面重碱、宽汤红油、牛肉臊子、细碎香菜、韭黄调味,内江牛肉面独到之处就在这几样东西的巧妙搭配。这种搭配是内江牛肉面独有的搭配,品尝起来颇有满满的幸福感。每次吃牛肉都要挑一家位于沱江边的门面,一边吃面,一边观看沱江静静穿过内江城区。穿城而过的沱江水,是一碗好面的基础。沱江滋润着内江大地,也孕育出一碗好面。
内江牛肉面对汤汁颇有讲究,配汤单独熬制而不选用面汤。选用优质猪骨经文火数小时熬制,骨髓的营养精华完全溶于汤中。配上佐料以中碗盛放,待含碱柔和的细面做好,放入有红色辣椒油的汤中,再舀上一勺精心熬制好的牛肉,撒上少许香菜和韭黄调味,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牛肉面就做好了。
四爷爷过90大寿的时候,我和妻子从天津乘坐飞机到四川内江为四爷爷祝寿。生日那天,四爷爷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给我们几十位儿孙辈讲述当年解放西南时的战斗故事。四爷爷是一名军人,曾参加西南剿匪战斗,获得过解放战争勋章。离休后就一直在内江居住,对四川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对湖北老家的山山水水甚是挂念。每次到内江看望他老人家,他都要我讲家乡的事,他也给我们讲小时候家乡的样子,或者给我们讲他的革命经历、工作经历。
有时候四爷高兴了,也给我们讲他和四奶奶之间的故事。四奶奶是典型的川妹子,身上集四川妹子所有优点,慈祥善良,从不高声语而威严自现。四奶奶比四爷小十来岁,生养了五女一男六个孩子,操持家里的一切,养育孩子长大。四爷说,如果没有四奶奶悉心照顾和勤劳持家,真不知道一大家人怎么能够度过那些年月。四爷心里感念四奶奶,但他从没有当面表达过。只是看到我们这些老家来的晚辈,吃几杯酒后,就悄悄地给我们讲他和四奶奶之间的故事,言语间听得出自豪和感激。讲完了,他就让我们上街去吃内江牛肉面。
每次到内江总要吃上一碗牛肉面,有一次例外,虽然在内江待了三天,却一口也没有去吃。2013年年初,再次从天津乘坐飞机到四川内江,是参加四爷爷的葬礼的。四爷爷在91岁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办完爷爷的后事,我们几个直接乘车到机场,谁也没有心思去吃内江牛肉面。离开内江的时候,四奶奶又让我们带了一套四爷90大寿的寿碗。
那以后我也很少再到内江了,也很久没有吃到内江牛肉面了。现在我到了青藏高原支教,这里离四川不是很远,常常在晚上回忆四爷爷劝我们吃酒吃牛肉面的情景,回忆四爷爷讲述远离湖北老家的酸楚,回忆四爷爷讲述那个年代的艰难。这些酸楚和艰难,没有离家千里独自一人摸爬滚打的经历很难体会得到。
如今,在远离湖北老家远离居住地天津的青藏高原深处,常常想起四川内江街头的牛肉面,想起爷爷面带微笑慈善祥和的面容。那种亲切,那种思念,总会油然而生。
这是一碗面带来的记忆,一碗面带来的思念。
我喜欢街头美食内江牛肉面,我喜欢沱江流经的内江城。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sanwen/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