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小乞丐到一代开国之君,若论史上最励志的人是谁,朱元璋妥妥地坐稳第一把交椅。
朱元璋小名叫做重八,父亲叫朱五四,家住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17岁那年,家乡发生了大旱灾,接着又是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里相继死去。家里穷的办不了丧事,多亏好心的邻居帮助,朱元璋才流着泪,埋葬了亲人。
家里除了几间破草房,再没有什么财产了。孤零零的朱元璋只能靠吃树皮、草根过日子。后来他流落到皇觉寺,把头发剃掉当了和尚,混口饭吃。
那年头寺庙里的粮食也不多,朱元璋只好到处流浪,捧着一口破钵化缘。化缘实际上就是讨饭,他一路上边走边乞讨,走遍了大半个中原地区。
三年后,他再次回到了寺庙。有一天,他接到好朋友汤和的一封信,劝他去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开始的时候,他拿不定主意,后来有人发现了这封信,要告他和红巾军勾结,朱元璋被迫逃走。25岁这年,朱元璋成了郭子兴部下的一名红巾军士兵。
朱元璋这个人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很会办事,深受郭子兴赏识。参军只有两个月,郭子兴就把他提拔为自己的亲兵,还把义女马氏嫁给了他。第二年,又把朱元璋提升为镇抚。从这时候起,朱元璋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
1353年,濠州突围后,朱元璋回到自己的家乡招兵买马。少年时代的伙伴儿徐达、吴良、周德等纷纷投奔他,不到十天功夫,就招募了700多人,郭子兴很高兴,又给他升了官。
半年之后,朱元璋带领心腹汤和、徐达等人离开了郭子兴,南下征战。途中,他又收编了三千多人,靠着这些人打败了驻守在定远的元军,并且再次收编了精锐两万人。朱元璋带领自己的起义军一路南下,连连攻占数座城池。
虽然说朱元璋有了自己的部队,但是他依然还是要受到红巾军的管制。眼看着红巾军小明王韩林儿的指手画脚,他虽有不甘,但是实力不够强大的他只能隐忍不发。后来他在浙西驻守了六年时间,这期间听从隐士朱升的意见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秘密扩充自己军队的实力。
1355年6月,郭子兴病死。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部将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年9月,在攻打集庆的时候,郭天叙、张天佑被元军杀害。这样一来,朱元璋当了都元帅,郭子兴的部队全部归他指挥。当时江淮一带还有徐寿辉、张士诚等好几支红巾军,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力量。
实力强大以后,朱元璋冒险攻下了应天城(今南京),这时候全国各路起义军,朱元璋的地理位置绝对是最不好的。他的势力范围被陈友谅和张士诚包围,只能被动防御。在和元朝大军战斗时,陈友谅经常派兵偷袭朱元璋的后方。如果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对付他,他绝对会被打败,到时候近十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朱元璋决定主动出击,他的首要目标就是陈友谅。为了防止张士诚出兵干预,他决定速战速决,一定要快速打击陈友谅部队。陈友谅的军队连续攻打了武昌三个月都没有把武昌城打下来,朱元璋这时率领大部队赶到,把船只停在了鄱阳湖里。就这样,两只军队在鄱阳湖里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
陈友谅势力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战斗初期,朱元璋的军队被打的屁滚尿流。陈友谅强大的水军多次打败朱元璋,即将胜利时,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陈友谅军队逆风而行,朱元璋眼看时机到了,决定火攻陈友谅的船只。大战进行了四十多天,终于在大风的帮助下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陈友谅也死在了大战中,他的势力也就土崩瓦解。
接下来就是张士诚了,为了打败张士诚,朱元璋和手下谋臣商量决定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他动用大军,开始逐步蚕食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很快攻占了张士诚数座城池,把他围困在了苏州。用了半年时间,朱元璋才攻破了苏州城,俘虏了张士诚。张士诚被俘虏后,自杀身亡。
连续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地区,后来又接着吞并了无数个起义军势力,成为了长江霸主。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翻开史书,那一个个光辉灿烂的名字,往往如同一股闪电,猛地把你心里的所有暗影驱散。
孙膑,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一个很少被人盛赞的著名军事家,他就是那样的一股闪电。
孙膑原名孙伯灵,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是孙武的后代。他和庞涓同是鬼谷子的学生,说到鬼谷子,古书上有很多关于他的神奇的故事。而庞涓则协助魏惠王成就了在当时最为强大的霸业。也就是这个庞涓,让孙膑成为了那一股刺破历史迷雾的光辉的闪电,至今让那些爱读史书的人,感叹不已。
孙膑和庞涓既是同窗,庞涓自然知道孙膑的才能,而他们又在不同的国家,在为不同的主人服务。庞涓在魏国,孙膑在齐国。庞涓忌讳孙膑的才能,便以同窗之名把孙膑骗到了魏国,然后使用手段把孙膑处于刑法,这种刑法异常凶残,把孙膑的膝盖骨都去除了,想象一下,一个人的膝盖骨没有了是什么状态。
后来,孙膑历经千难,才被齐国的使者秘密弄回。好在齐威王深识孙膑的才能,把孙膑任为了军师。从此,孙膑忍住伤残的所有不幸,协助齐将田忌多次打败了庞涓,为齐威王奠定了霸业。我们熟知的“围魏救赵”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时候的事情。
孙膑只所以让我认为是历史上最为励志的人,并非他有非凡的才能,而是他有非凡的意志,纵使在身心受到极端摧残的时候,仍然打败了自己的敌人。
至今,孙膑的名言,如: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央。如: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仍然为喜欢军事的人所引用。
一个人身心没有什么问题,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值得学习。而如果一个人连身心都遭受到摧残,仍然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那就更值得学习,尊重,尊敬,甚至敬仰。孙膑无疑是历史上最为励志的人之一。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