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法号道衍,在我看来,的的确确是一位妖僧。他是一位和尚,六根不净,鼓动朱棣造反,为了朱棣个人私欲,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让忠臣遭受灭门之祸,不是妖僧又是什么?
姚广孝是朱元璋亲自选拔,送给朱棣的一份厚礼。
我很不能理解,朱元璋既然知道自己的儿子燕王朱棣有帝王之志,而且有能力做皇帝,为什么他还非要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或许只有一个原因,朱棣藏的比较深。朱元璋做错的第二件事,可能就是把姚广孝送给了朱棣。朱棣或许没有篡位的胆子,可是姚广孝给了他这个胆子,所以间接地可以认为,是朱元璋给了朱棣这个胆子。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明史》
难道说,传位给朱允炆,是朱元璋对朱棣的一次历练?这也太可怕了。朱允炆宣布要对诸侯王们削藩,这件事遭到了集体抵制,不过皇权至上的年代,他们没胆量的只好选择放弃手里的权力。而朱棣正在犹豫不决,姚广孝果断地告诉他,还不如打到南京去。这是朱棣有底气造反的主要原因!
非僧非道也非儒,姚广孝到底是什么来历?
姚广孝幼年学习诗文儒学,看来父母是希望他长大了可以考取功名。这是每一位古代父母的梦想,只要儿子考上了功名,那他就可以不用承担赋税,由国家养着了。梦想是非常美好的,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们的梦想,因为14岁的姚广孝,忽然就出家了。他成了一名和尚,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这个和尚却造就了朱棣谋反。谋反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期间所杀掉的人更是数不胜数,鼓励杀戮的和尚真的还算和尚吗?存疑。做了和尚以后的姚广孝,又拜在名道士席应真门下,开始钻研道家阴阳之术。在我看来,姚广孝这个人应该是非常聪明,不拘泥于学问和教派,敢于向常理说不,只要是学问,他就会想办法去学习。
朱棣建国后,姚广孝心细朝堂,却不愿还俗。
在朱棣推翻了建文帝以后,建立了新朝廷,姚广孝自然是居功至伟,被朱棣评为功劳第一,可是姚广孝什么赏赐都不要,甘心回到寺庙里做一个和尚。但是他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和尚,他还是朱棣的心腹大臣,所以每次上朝,都会披上官服,而回到庙里,又船上僧袍,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之为黑袍妖僧。
这个妖僧可不简单,他是朱棣的核心智囊,他明白朱棣的所思所想,所以他成为了朱棣最信任的人。即使他想要完全做一个和尚,朱棣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姚广孝便以和尚宰相的形象,存在于历史之中。
编纂《永乐大典》,文学功夫深不可测。
很多人觉得编一套书没什么了不起,可是真正参与到其中的工作中去的时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号称明朝第一才子的解缙曾经就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官,可惜他失败了。所以朱棣将所有希望都倾注在姚广孝身上,姚广孝只好肩负起了编书的人物,用了三年时间,便将这套书编纂完成。
整部《永乐大典》一共22,877卷,入选有11095册,大概3.7亿字左右,当时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中华书籍,基本全部都编纂在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字操控能力,是没办法把控编书的过程的。可惜到了清朝这部书流失了不少,实在是非常可惜。不过姚广孝能够编纂成这部书,可见他的文学功底到底有多么深厚。
空门红尘一边一只脚,不是妖僧也成了妖僧。
其实姚广孝后期应该是不想做和尚了,他帮助朱棣登基称帝以后,最起码也能混个宰相做做。可是他还是选择一直做和尚,主要原因是姚广孝还不想死。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是怎么对付那些功臣的呢?不要说有谋反倾向的,就是看上去不顺眼的,都被朱元璋给杀了,以至于朱允炆没有武将可以用。
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血统和野心,在这方面或许不会比朱元璋差,所以姚广孝一直以和尚的身份出现,就显得比较特殊了。他不算官员,也就不会掌权,更不会结党营私,这是让朱棣放下戒心的最好办法。可是他又心系朝堂,一直插手朝中事务,这让很多官员十分不满,认为他是一个奇葩妖僧。久而久之黑怕妖僧的名号就传下来了,不过他也不在乎,他想要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并没有什么牵挂。
总结:姚广孝是佛门弟子,却也朱棣问鼎天下的第一功臣。
- 姚广孝本身是朱元璋选拔出来,亲自送给朱棣的。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跟朱棣联手,把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的江山给拱了。
- 朱棣建国以后,姚广孝并没有接受所有赏赐,只是一边做和尚,一边去朝堂做官,所以被称为黑袍妖僧。
- 姚广孝文学功底深厚,大才子解缙无法完成的永乐大典,他花了三年时间便编纂完成,堪称神迹。
- 为了躲过朱棣的怀疑和迫害,姚广孝只能选择一边在佛堂,一边在朝堂的日子,也看淡了人们称呼他黑袍妖僧的事实,一切都无所谓了。
姚广孝在我眼里就是一位妖僧,不管他有多大的学问,人品不正,学问越大就越是祸害。姚广孝显然就是这样的人。大明江山本身就是太平盛世,他非要为了朱棣的一己私欲,发动靖难之役,这三年沿路上的百姓不知死伤多少,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对朱允炆旧臣的大清洗,又不知会死多少人,黑袍妖僧是板上钉钉的称呼了。
姚广孝是一个和尚,也是明朝初年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他于1335年生于江苏的苏州,后来是帮助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大功臣,比较奇怪的是他虽然是和尚,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儒释道三教皆通的人物。
在1348年的时候,年仅14岁的姚广孝就剃度出家,法号道衍。不过很奇怪的是,他学习的是阴阳术数,拜的是道家名师席应真为师。在成为佛门高僧之前,同时他也是道教的名门。除了学习宗教的知识之外,他还学习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涉及的种类相当的渊博,可谓是当时的一个奇人。
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由于原配马皇后去世,召集天下高僧为马皇后诵经。正是在这个时候,姚广孝被朱元璋看中,认为是个人才,所以放到燕王朱棣的身边,辅佐燕王。后来燕王朱棣出外就藩,前往北平,姚广孝也一同跟随前往。后来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姚广孝辅佐燕王朱棣,经历了重重困难,最后打到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所以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
朱棣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他认为姚广孝功劳非常大,执意要封赏姚广孝。不过姚广孝如同很多世外奇人一样,不要帝王的封赏。不过虽然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人们还是称呼姚广孝为黑衣宰相。姚广孝一直做自己的和尚,皇帝为了他甚至在宫中修建了寺庙供其居住。后来姚广孝全朱棣迁都北京,并设计建造了北京的故宫,后来姚广孝还是永乐大典的主编,真可谓是无所不能。
姚广孝于用了十七年去世,去世后,朱棣追赠姚广孝为荣国公,亲自撰写碑文,以文臣身份进入太庙。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