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翻译官的一句“口误”让60万日本人丧命,这个翻译官到底把什么话翻译错了呢?
事情还得从1937年日本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说起,日本全面侵华后,在中国战场上的前期是势如破竹,迫使中方不得不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
然而日本于1941年偷袭了美军珍珠港,迫使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美军参战后,日本不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利,在中国战场上也是力不从心,
1945年4月,美军发动“冰山行动”,日本冲绳岛陷落后,美国联合中国、英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军无条件投降。
对于这份公告,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打算让苏联站出来调停,以便能与同盟国进行体面的谈判,翻译官把铃木首相的讲话做了总结并转达给了美方,
翻译官翻译得大意如下:这次公告的内容与开罗会议的结论相差不大,因此这份公告对日本意义不大,完全可以刻意忽略,而且日本已经穷途末路,只能战斗到底。
这番话再次激怒了美国,于是美国想到了刚刚试爆成功的原子弹,正好可以拿日本人试试杀伤力,也让苏联和中国知道,美国人手里有更可怕的武器,以后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两架轰炸机将两枚原子弹投向了日本,造成日本包括被辐射,留下的后遗症致死的大约有60万人。
后来查明,铃木首相的讲话原句是“不予回复”,被翻译成“刻意忽略”,而日本当时是希望苏联出面调停,“不予回复”是一个缓兵之计,却被翻译翻成“刻意忽略”,意思就是不接受,所以才惹怒美国,招致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只能让数十万平民买单。
事实上,在1945年7月27日,日本政府内阁组织会议讨论是否接纳《波茨坦公告》,由于日本那个主降派和主战派观点不一,于是,在内阁会议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后也没有定下结论。与此同时美英法等国已经跟日本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投降必将给予最严重的打击!
当时由于苏联没有表态,于是日本想转而倒向苏联,谋求自己战后不被清算,然而,苏联并没有理睬日本,然而,此时日本还对苏联抱有幻想。于是在1945年7月28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记者招待会。由于内阁未能形成统一意见,所以在记者会上,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在回复各国时说的话时:“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对《波茨坦公告》不予回复”
然而聪明的日本翻译官直接翻译成了“我认为联合公告只是重复开罗会议声明。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看不到重大意义,而且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
同盟各国在得到“不予理睬”之后十分愤怒,认为这是日本在挑衅他们,世界各国不愿意深受战争泥潭的影响,决定结束这场战争,1985年8月7号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小男孩”原子弹轰炸广岛,进日本仍然负隅顽抗,8月9日,美国再次动用原子弹轰炸长崎。
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原子弹直接导致60万人死亡,同时,由原子弹造成的污染需要上千年才能恢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广播电视台宣布,日本承认《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