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顶级画家石涛,画作中的孤独怪异表达了怎样的内心世界

中国有名古话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在石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石涛出生于皇族世家,往上数十代是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出生时虽说正值晚明风雨飘摇,但也是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无奈父亲朱亨嘉死于兵乱,自己幼小年纪就不得不遁入释门。原来每天吃的奶酪,现在不得不每天吃苦瓜,他甚至还把苦瓜供在自己的房间。

好在石涛聪明好学,不仅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专业,还拜对了两位老师:传统和自然。在向师法传统的学习过程中,他从摹仿董其昌风格入手,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全面学习传统技法并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还广涉书法、诗文等各科艺术门类。而且他还不断地向同时代的画家学习,在与屈大均、孔尚任、程正揆、戴本孝、龚贤、梅清、汤燕生、黄云、王石谷、王原祁等画家的切磋中,石涛认真汲取他人的思想见解和艺术风貌,凡能为我所好,为我所用的笔墨技法都虚心采撷,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王原祁对石涛的画非常推崇,并称赞道:“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

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年少居南京期间,就足迹遍及钟山、幕府山、雨花台、玄武湖、莫愁湖、周处台、凤凰台、乌衣巷、朝天宫、天界寺等名胜佳境。随后他又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见解,并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生趣。

石涛苦难的生活虽拜清朝所赐,但他自己却身处空门仍想出仕。康熙帝玄烨两次南巡,石涛被两度召见,特别是第二次时,康熙能在众多官员和名人中直接呼出他的名字,更让他受宠若惊,认为是人生中最值得荣耀的大事。他还兴奋地做了两首诗:“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松风滴露马行疾,花气袭人鸟道攀。两代蒙恩慈氏远,人间天上悉知还。”“甲子长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圣聪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万岁前,自愧羚羊无挂角,那能音吼说真传。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祥云天际边。”还神采飞扬地挥毫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题了如下诗句:“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石涛不仅不为是明皇后裔被清帝接见而痛苦,反而还以能成为清朝的属臣为荣,以为从此之后就又可以再每天吃上奶酪了。

为了实现自己能出仕的愿望,石涛决定北上北京。虽然诸如大司马王骘、大司寇图公、辅国将军博尔都等不少上层官吏都把他当座上宾,但大家只把他当成一个画画的,请他吃饭也只是为了得到他的画而已。看清了这个真相以后,这位“北漂”的心情可以说一落千丈,顿时觉得奶酪入口也不香了,痛定思痛地写了一处凄婉的诗:“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

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南下,从此定居可以扬州,直至去世。定居扬州后估计石涛吃的最多的还是苦瓜。

石涛一生几经变化,但不变的是那颗对艺术坚守的心。他把自己的艺术思考写成了《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以自己的苦为后世留下无尽的财富。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

石涛乃是僧人,素有狂狷之气,其画恣肆,用笔大胆畅快似无法而自称一格。尤其以写意之气度、韵致而成清代绘画之宝,其山水画从容不迫,讲求自然而然,随笔从心,腾挪任意.一派自由洒脱的风采。以讽喻方式批判画坛的成规成法,开启’我自用我法“之画法,影响极大。

石涛绘画有狂狷之气、痴癫之韵。他在《秋林人醉图》中题”发大痴癫.戏为之”,在《矫姿海棠》中题”老于无事客他乡今日吟诗到海棠。放浪不羁行迹外.把将卮酒奠红妆”。他画中的题跋反映出其内心的苦涩。他仕途受挫,故乡难归,漂流异乡,寄情山水。绘画之于他不是雅趣、而是君王思想的落脚地。他为画立法、立的是我,立的是反传统,张扬自我。

清代讲绘画的气度,庄重,严谨,绘画是文人礼法的笔意表达。构图严谨,点皴有度,意旨明晰。有前代之成法可循,有传统之笔墨可度量。石涛非官场中人,他在画中以狂反而展示自我。而”反”成为其绘画理论最为精妙的论述。绘画自一画始,“万物皆备于我“、即因我而生。这也就是石涛一画立法的核心。既然绘画因我而存在,在这一世界中,有何不可?有何法可限定我?

石涛因为独尊,才能风格狂放、潇洒。虽反对限于古法,复古的窠臼,但并非无章可循,而是以”我之精神串联远山近水”,所以表面看似乎随意,实则散而不乱,舍弃形似妙肖,而求精气神的完满,为笔下的山远水韵,笔意墨趣、空间营构注入了文人思想。

石涛的点法极为丰富,他曾论点,但更着意于劈头盖脸的点。他曾画山,但皴法更以拖泥带水皴闻名世界。石涛的画中看似无序的点、线,统归于文化空间之中,形成深远之境,把现实自我的渴望挥洒于绘画的意趣与期待之中。当然,他的画中同时显露着诸多不甘和不屈。水墨是石涛离世的武器.以深邃悠远的笔意,形成超凡而独立的境界,成为清代独特的水墨景观。

石涛的画有势有韵,有物有我,他着意于呈现自我,表达人生体悟。作为一个身世飘零、以画展示自我的僧人画家,石涛以心入画.创造出雄健、潇洒,飘逸、寥廓却隐隐有悲怆之意的水墨世界。而这水墨世界也造就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石涛!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267.html

(0)
上一篇 2022-12-08 17:29
下一篇 2022-12-08 17: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