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录 ,《朱子家训》为何能流传千年一代

您好~

《朱子家训》为何能流传千年的原因是:

首先,《朱子家训》一直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道德理念,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这类名言警句始终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所以说《朱子家训》一直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需要,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视儒学的国家,君君臣臣,治国齐家更是和《朱子家训》的内容含义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历来统治阶级倡导学习《朱子家训》,而且《朱子家训》主要内容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知书明理、工作细致、热爱生活、宽以待人、充满活力的人,如果人民群众可以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自己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是作者的个人魅力,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亲朱集璜是明末的著名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气节高尚,深受人民爱戴,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是清朝入关夺取政权后就不再求取功名,隐居乡间教授学生,朱柏庐知识渊博,人品贵重,且非常勤奋,教出来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并将他的思想广为传播。

谢请。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其内容,而是在于它沾了朱熹名气的光。《朱子家训》其实有两篇,目前流通版是清朝理学家朱柏庐的这一篇,宋代朱熹也写过一篇《朱子家训》。个人觉得朱熹那个版本才是用“朱子”一词的本源。

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体意识形态,朱熹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马克思、恩格斯。所以《朱子家训》就类似是近现代的伟人语录,在官方推波助澜之下,自然影响甚广。

至于内容,其实其内容也就和《增广贤文》差不多,其思想无非是中庸之道的生活落实——相当于现代话“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这类白话箴言自古就不缺,《朱子家训》并非独家;早在唐朝,就有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传下:“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趵趵,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缫娘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难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

《朱子家训》,作者是朱柏庐(1627-169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名篇。全篇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朱子家训》为何能流传千年,薪火相传呢?

第一个原因:《朱子家训》中许多内容都继承了中国尊儒守礼、克己重德、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文化,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并一度成为统治者规定的童蒙必读课本,使之能得以推广并扩大影响。

第二个原因:《朱子家训》文中的每句格言都来自生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稍懂文字者即能背诵。这大概也是它得以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289.html

(0)
上一篇 2022-12-08 17:54
下一篇 2022-12-08 17: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