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离别赠言当是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这首离别赠言诗之所以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朋友送别的方式不同——“踏歌”。
一般的送别方式或是叙言告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是挥手告别,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然而,汪伦的送别方式却是“踏歌”。什么是“踏歌”?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就是“踏歌”。汪伦用“踏歌”的独特方式来为李白送行,这印象深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踏歌”送李白的汪伦,对自己这种独特送别方式的印象是深刻的;“踏歌”送别的对象李白,对朋友汪伦这种独特送别方式的印象是深刻的;李白《赠汪伦》的读者,对汪伦“踏歌”这种独特送别方式的印象是深刻的。
李白用“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来展现朋友汪伦这种“踏歌”送行的独特方式,给人的印象是形象而深刻的。
二是把无形的情谊化为了可视的“桃花潭水”。
朋友的情谊是无价的,也是无形的。然而,李白在《赠汪伦》这首赠别诗中,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这无价的、无形的朋友情谊,用一种读者能看得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直观地告诉读者:“桃花潭”的水是很深很深的——“深千尺”。但是,却“不及汪伦送我情”,它形象地告诉读者:“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和朋友汪伦的“踏歌”“送我行”比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李白通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诗句,把朋友汪伦无价的情谊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诗句,使无价的、无形的朋友情谊形象化了,给人的印象是形象而又深刻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