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励志短语是什么样子,我随便从网上摘抄了些:
1、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
2、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3、改变是一种力量。
4、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5、胜者为王,“剩者亦为王”。
6、屡战屡败得到的胜利,不如屡败屡战的士气。
7、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是不是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鸡汤味扑面而来。
所以题问里的为什么自己在朋友圈发励志短语会被别人拉黑,其实是在问,为什么大家都讨厌“鸡汤”。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很赞同这些励志短语,甚至把它们写进作文里,当作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但是近些年,大家却开始称它们为“鸡汤”,并且开始反“鸡汤”。
原因很简单,这些鸡汤只负责给你打鸡血,却不给你具体的行动指导,有些也不符合常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下,这句励志短语就是错的。
比如说“改变是一种力量”。废话,改变当然是一种力量,但你知道该怎么改变,该朝哪个方向改变么,不知道。所以这句话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
再比如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专心做好自己的事,不主动为自己争取,相信好运一定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这种态度在职场里可能会让你备受委屈。
举个例子,老板给你安排了超负荷的工作,按照上面的励志短语,你不可以主动为自己争取,只能默默承受,通宵加班完成它,然后等着别人发现你的付出,而事实上老板可能并不知道你这么辛苦,也不会给你任何奖励。
这不能全怪老板,老板公事繁忙,他不了解你的工作情况很正常,是你自己放弃了主动找老板反应情况的机会,这其实也让老板失去了一个体恤下属的机会。
励志短语看似很有道理,却不一定真的行之有效,所以很多人才称它为“鸡汤”。
大众都在反“鸡汤”的时候,你每天在朋友圈发这些过时的鸡汤,自然会让别人讨厌你,觉得你很古板,思想僵化,跟不上潮流。
如果你真的想用这些励志短语激励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可以设置成只对自己可见,这样就不用担心别人拉黑你;如果你只是想在朋友圈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妨转发一些有深度的时事评论,或者相关行业的分析报告,这样既可以增加你朋友圈的含金量,也有利于塑造你的个人形象。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圈好友,我不拉黑你,但我会屏蔽你,不管大家是拉黑你,还是像我这样的屏蔽你,其实都是一个心态,心灵鸡汤喝多了,就想吐,具体到大家为何会拉黑你,我想,原因如下:
1、大家都是成年人,道理都懂,不需要去被鼓励。我们都是成年人,甚至你的朋友圈的朋友们,好多甚至都是老年人了,他们都经历了太多的人生风浪,经过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人生的阅历,领悟非常透彻,所以,你发的所谓励短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何况,大家都是成年人,见多识广,根本就不需要那些励志短语来激励自己。
2、再好喝的东西,喝多了,也会腻。励志短语也如此,也许,会有一部分人起初看了后会觉得写的不错,对自己的人生有鼓励,但时间长了,就会腻了,你时不时发一下还可以,但经常发,看多了,也就腻了、烦了,不想看了,所以,把你拉黑了。
3、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对于励志短语,不是不能发,而是怎么发,是很有讲究的,隔一段时间发,也许,效果会好一些,如果天天发,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抗,觉得你老是发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就会反感,不想受这些东西“毒害”,所以,拉黑了。
其实,你不仅可以不时发一下,也可以跟其他内容一块发,丰富自己的朋友圈,内容多一点,五花八门,这样,就不会觉得你的信息单一,也不会出现审美疲劳,更不会被拉黑了。
4、强制灌输,物极必反。朋友圈就是这样,你没法对不喜欢的内容进行屏蔽,如微商广告,你屏蔽不了内容,只能屏蔽这个人,甚至拉黑这个人,大家不想接受你这些心灵鸡汤,过些已经“吃腻”了的心灵鸡汤,对你有抗拒心里了,你却没有意识到,继续发,其结果必然遭受北拉黑。
对于我本人来说,平常已经是很少上朋友圈了,因为,朋友圈的阵地彻底地丢失和沦陷了,但时不时还会去看看,看到有发微商的,三次,我会屏蔽掉。
一般来说,你时不时发下微商、吃喝玩乐、晒旅游、娃娃等,都是挺好的,也知道朋友们的最新动态,但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一个度,不能每天都发同样的内容,如晒娃娃,每天发,又如吃的,天天都要发吃的,甚至今天吃一袋方便面,也要晒一下,这样,就有点夸张了,受不了,就自然屏蔽了。
我一般来说,是不会随意屏蔽人的,但那种过度晒某一样东西,或者天天发微商卖产品的,不好意思,朋友圈不是生意场所,也不是大市场,我一律屏蔽。如今,仔细看了下,朋友圈,被屏蔽的人,估计有三分之一,但基本是屏蔽过度晒的人。
最后要说,不管是屏蔽还是拉黑,是他的事情,晒,是你的事情,你如果愿意继续,请go on,他要屏蔽你、拉黑你,也是他的自由和权利,互不干涉。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