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首先提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此题原是元春交予宝玉所做,只是人的才思有限,短时间内很难七步成诗,所以才给了黛玉帮助宝玉的机会。而且,之前宝玉曾说不喜稻香村一景,所以纵然让宝玉来做,杏帘在望也难做好的。
我们看诗的内容。
书中十七回提到过,“杏帘在望”是化用唐伯虎的“红杏梢头挂酒旗”,(该诗中)下面一句是“绿杨枝上啭黄鹂”,整个意境就很清新悠然。
诗的第一句,“杏帘招客饮”,就是对诗题的延续。酒旗随风而动,“婀娜多姿”,客人望见杏帘就忍不住想兴饮一番,五个字把酒旗和人都写活了。杜牧有诗“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之下, “水村山郭酒旗风”意境更美一些,而“杏帘招客饮”更具动态美。
诗的第二句,“在望有山庄”,在望是什么意思?在望就是说眼睛能够看到,却还有一段距离,也是有一种距离美。宋梅尧臣有“夕阳空在望”的诗句,曾经砸缸的那个小孩,后来做了宰相,写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杭州时也写过“西湖在望亲朋远”的诗句,所以在望有山庄把稻香村在远处描写的很美了。距离产生美,一二句都在远处,大家也可以体会一下,在望有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认为,在望有佳人,就很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美感。
接下来的视角,由远及近,“菱荇鹅儿水”这句最美,我也最喜欢。菱这个意象在很多诗里出现过,荇就更出名了,“参差荇菜”最美好的爱情的代表。在柔软的菱荇之上还有鹅儿,我们知道王羲之最爱鹅,“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令人神往,鹅也是纯洁美好的代表,再加上水的灵动,这一句就更具田园动态之美了。 “桑榆燕子梁”和菱荇鹅儿水是对仗呼应的,桑榆均为木,菱荇都是草,燕子对鹅儿,对仗极工整。一个动态美,一个静态美,在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副悠然闲适的图画。
再近点,视角从上到下看,“一畦春韭绿”,畦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经过修整的一块田地; 一种是五十亩为一畦,因为下一句相对的是“十里稻花香”,这里用“一畦”形容春韭之多。王安石也有诗句“花木成畦手自栽”,就是指修整过的田地 。这里的“一畦春韭绿”写的是春景, “十里稻花香”是夏景,当然也有春季稻,不用较真。颈联整体对仗也很工整。“绿”字和“香”字同样用的生动形象,进一步描画了稻香村之美。
写到这里,诗人没有陶醉其中,因为贵妃在场,还是需要应制的。所以结句话锋一转, “盛世无饥馁”,这是颂圣之词,不必深究,虽然每个时代总会有饿着的人。 “何须耕织忙”,又加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里,悠然闲适;和元春的话语也有了照应,一语三关,很妙。
回过头来,看整首诗,没有宋人说理的痕迹,流畅自然,更有唐诗之美。所以元春才会说这首为上。
无论唐诗还是宋词都讲究格律对仗,所以写诗是很费神的,当然像李白之类的学霸型诗人不在此列。
这些诗人灵光一现或苦思冥想,造就的千古佳句,让后来人击节叹赏,回味不绝。
下面列举一些佳句,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诗词中的韵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历代诗家对这句诗评价很高,这句不但对仗浑然天成,而且其中还蕴含了一个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消失的一天,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它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变得一片虚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想当初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在做的人看到开始的诗句时,都是一种不过如此的表情。但是当此句一出,无一不黯然失色,感叹王勃的天资。
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相信这句是大家最熟悉的诗句之一,而且是用得最多的诗句,用在那里,当然是爱情。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两人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这句诗读第一遍只感觉写得好,但阅读越有韵味,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沉郁悲凉的感觉,仿佛有出神入化之笔力,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哪一句诗词,是你久久不能忘怀的呢?
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