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一般都是在什么寺庙拜佛,僧人拜佛程序

普通人所谓的“僧”其实并不是对佛教徒的一种称呼,而是一个对佛教集体的称呼,”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是”和合众“就是众多出家人在一起的意思。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徒叫比丘。出家人在寺院一天的修行除了诵经拜佛外,还要作其他功课,具体流程如下。

1,早课。凌晨3点僧人们起床做早课的准备,3点半准时来到大殿上早课,早课至关重要,是一天修行的开始,早课通常是念经,念诵的程序是《楞严经》,《大悲咒》,《心经》等,最后念《韦驮赞》,早课结束。

2,早粥。6点钟僧人们吃粥,在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一观食;二观身;三观心;四观正视良药;五观成道业。

3,坐早班香。早粥后,僧人们进行跑香,所谓跑香就是绕着佛像疾走,这是早粥后的主要修行方式。然后是坐禅,8点后进行第二次跑香。

4,午饭及三次茶。11点钟僧人们在行香后开始吃午饭,饭后开始坐禅,坐禅的过程中共有三次茶送到他们的座位前。

5,晚课。19点晚课在日幕后进行,同早课差不多,只是所诵经文有区别。晚课共有三堂功课。一堂念诵《阿弥陀经》,一堂礼拜88佛和念诵《大忏悔文》,一堂是放蒙山施食。

这是僧人们一天修行的内容。

当初佛祖讲经时僧人们诵经拜佛吗?严格说来,由于佛教是无神论教,早期佛教不主祭祀,不拜偶像,而是以民间流行的语言传教,这时的佛教经典尚未形成,也就没有诵经只说。佛祖在世时,一生都在恒河两岸游历说法,至今都留有遗迹,从鹿野苑到竹林精舍有了众多弟子和说法的固定场所,从竹林精舍到祗园精舍,佛,法,僧都走向成熟。佛在80岁时在拘尸那罗城外林中涅槃,佛涅槃三个月后,在大迦叶主持下,众比丘齐聚灵鹫山的七叶窟,由多闻第一的阿难背诵出经藏(佛经),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背诵律臧(戒律)经众弟子印可,将佛典经书结集成册,这是第一次结集,在佛祖入灭100年后,有了第二次结集,在佛祖入灭200年后有了第三次结集,在佛祖入灭400年后,有了第四次结集,从而形成了佛教典籍经,律,论三藏。此后才有了诵经的可能。

我们在说拜佛。拜佛首先要有佛像,在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佛教并无造像,其原因有三:一是佛教戒律中有”远离观听歌舞“的明文规定;二是认为佛既然是无上觉者,天人导师,那么用人间的技艺来描绘佛的形象便是亵渎神灵;三是因为佛教秉持空观,佛像亦是无常。所以当时并不造佛像,直到公元1世纪贵霜帝国时期,贵霜王第三代王信奉佛教,并受古希腊雕塑影响,才在领土内大建寺塔,雕刻佛像,开始拜佛。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们诵经拜佛便成为主要的修行方式。

参考书目《图解佛教》,《中国佛教史》

当初没有,佛经是在佛涅槃后由博闻强记的弟子记录编写而成,并且寺庙、佛像是在佛涅槃后500年才开始出现。

佛祖在世时带弟子托钵乞食,林间树下坐,类似于苦行但又区别于苦行;像印度今天仍有不少人坚持苦行,瑜伽功夫十分厉害,但仅仅是身体上的修行。

而佛祖的修行是指心灵的修行,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为它们会造业,会给人带来烦恼和轮回。

诵经拜佛是佛教流入中国后才出现的,所谓"百丈立清规、马祖建道场",是唐朝的百丈禅师制定了拜佛诵经的规矩,马祖道一禅师制定了丛林规矩。

佛教又分八个宗派: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密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天台宗。

其中唯识宗是玄奘大师创立的,以瑜伽师地论为主,持念珠诵经较少,密宗是藏传佛教,他们持咒、叩大头、绕转经筒。

很多出家人以为诵经拜佛是诵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装装样子;不知大师这样骂他们:诵给自己听的!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5446.html

(0)
上一篇 2023-01-21 09:53
下一篇 2023-01-21 10: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