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是同感。
朗朗弹钢琴虽然属于极其熟练的那种,但在听感上却总觉得很生硬,缺乏诗意。而且,他喜欢把曲子往快了弹,如《土耳其进行曲》,他弹得飞快,可实在是没法听。总之,朗朗弹钢琴多数给人的感觉就是快,就是在狠敲狠砸钢琴。
如果要对比的话,李云迪弹钢琴的风格就更像个诗人,曲调充满诗情画意,听着舒服。他弹奏的《钟》被大家公认为是目前最好的。
一个人在诠释乐曲时(如弹奏乐器或唱歌)或多或少地会透射出内心的状态。朗朗略显浮躁,而李云迪要沉静得多。
至于说朗朗的编曲能力(不是作曲)就更不灵了,听听他在美国白宫给他父亲二胡所配的钢琴伴奏,听着与二胡主旋律一点都不搭,水平太一般了。
当然,朗朗也有他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轻松拿下弹奏难度非常高的曲子。曾经看过一个介绍朗朗的专题片,他在国外巡演,在准备去某城市演出之前,接待方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加演一个曲子,是一首有较高难度的曲子。朗朗爽快地答应了。结果几天后真的在演出时演奏了那个曲子,而且弹奏得非常流畅。提出加演这支曲子的音乐家事后说: 没想到朗朗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这样一首有相当难度的曲子演奏得如此成功,真让人惊讶! 朗朗事后也对采访的记者说,他的强项就是应付有难度的曲子,他记谱非常轻松,弹奏当然更不在话下。朗朗成为世界一流钢琴演奏家恐怕就是依靠这项绝技吧。
本人虽然喜欢听钢琴曲,但并没有存储一首朗朗演奏的曲目。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欣赏,也没法闭起眼睛细细品味,,,
当然,所谓的欣赏完全是个人的感觉,千人千样。对欣赏朗朗的乐迷来说,那些不欣赏朗朗的人,是不懂得欣赏。这话对也不对,听到就放下,继续找自己欣赏的曲子去听,把握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在中国歌迷里面,有个很特殊的群体“许巍粉儿”。这帮粉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神话自己的偶像许巍的同时,以恶语贬低其他歌手,如汪峰。他们很少在评论许巍的歌时细说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怎么好?歌词及曲调有什么过人之处,基本就是简单几个字的空头评论。不知道许巍对自己拥有这些粉儿是高兴还是郁闷? 唯一一件事是真实的,没有这些粉儿,许巍的经济状况不会好转。
不知道陈丹青的原话原意到底是怎样的,但是这让我想到过去一直不太欣赏的音乐人做派,就是摇头晃脑的做派。
中国的器乐演奏者大多有或现象,演奏一曲的过程,太多的摇头晃脑,好像没有肢体配合就表现不出乐曲的内涵似的,感觉很夸张,甚至可笑。经常出现在电视舞台上的一些架子鼓表演者也是如此,看他们的表演,好像看他们的动作就行,不用听鼓声!太做作了!
反观国外的乐手则恰恰相反,就算有些动作也是演奏过程中的自然带动,绝无刻意摇头晃脑摆姿势!他们大多是把所有的精力注意力倾注于乐曲的演奏,而不是肢体动作!
比如《老鹰乐队》,他们都是成熟的乐手,几乎没有任何做作的肢体动作,都是全神贯注的专注于对乐器的演奏,而音乐或音响效果,却是一流!
这种专注于乐器演奏,恰恰能给听者更美的音乐享受!
有道是,工作着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老鹰乐队的演奏过程恰恰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朗朗的话题,我承认朗朗的钢琴演奏水平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水平很高的,但就是和前面说的一样,他在演奏过程中,也是过多的肢体动作表现,好像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的水平似的,这一点,感觉不太好。看看钢琴大师霍洛维茨的演奏,哪有什么动作?非常朴素而专注,同时伴着淡然,那是一种超脱级的,最舒服的音乐享受!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