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著作,荣格心理学著作哪本好

在卡尔·荣格的自传中寻找卡尔荣格的一生:《荣格自传:回忆、梦与反省》

在20世纪早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科学界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弗洛伊德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学派把心理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弗洛伊德的思想吸引了全世界一大批极富才华的学生和学者,最著名的有艾瑞克·弗洛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尔·荣格、桑多尔·费伦齐、卡伦·霍妮等等,后来都成为了著名得心理学家。

但弗洛伊德应该是一个非常难相处的导师,他更像一个固执的怪老头,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学生对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进行任何批评和意见。如果弗洛伊德在现在社会的话,那在他手下的研究生,估计很难毕业。

但恰恰相反的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们中,就是有很多和他一样,同样固执的学生(也许有才华的人大都是固执的吧),这些学生宁愿和导师分道扬镳,也要追求自己的理念。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阿德勒、荣格。

在20世纪初的几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关系非常好,荣格帮助弗洛伊德发展和改良了精神分析理论。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弗洛伊德有要把比自己稍微年轻一些的荣格,当做自己的“王储”和继承人来培养。

但是很显然,科学研究不适应封建王朝的套路,荣格在进行深入研究精神分析后,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弗洛伊德固执的“家长作风”,显然变成了精神分析发展的阻碍。

在荣格的自传《回忆、梦与反省》中,他这样回忆与弗洛伊德的一段对话。

“亲爱的荣格,答应我永远不要放弃‘性理论’,这是最最根本的东西。你知道,我们必须将它作为真理来供奉,我们要将这个理论看做不可动摇的堡垒。”

我们很能够理解弗洛伊德的焦虑,毕竟“性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潜意识、恋父恋母情结、梦的研究、本能理论、人格理论都是和“性理论”息息相关的。这就像基督教对待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一旦核心理论站不住脚,其他理论将受到更多的质疑。

另外,古典精神分析大多无法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检验,没有客观实验证据的支持,本身就很难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如果理论体系出现分歧,更是对精神分析的打击。

荣格听了这段话后意识到,他再也无法和弗洛伊德共事下去了,因为他认为弗洛伊德爱权威胜过爱真理。尽管荣格会因为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分道扬镳后,专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他还是别无选择地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那么荣格的理论体系有哪些特点呢?主要有以下3点内容:

1、集体潜意识:我们都知道,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潜意识”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只占心理活动的很少很少一部分。而潜意识是包括了我们所有的经历、记忆和被我们压抑的需求与动机。它不受我们的控制,却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意识和行为。潜意识的主要需求和欲望就是性欲,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不是我们单纯字面上的“性”,而是包括了食欲、生产、繁殖等等所有的需求。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个人潜意识”。

但荣格认为,潜意识不光包括性欲,还包括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信仰”,它和性欲一样重要。如果性欲是“个人潜意识”的话,那么信仰就是“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深藏在灵魂深处,它积聚了我们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经验。就像种族共有的遗传密码一样,储存在我们最深层的原型记忆里,包括生存、死亡、历史、英雄、神话、家庭、宗族等等,用中国的话说,更像是血脉的传承。

那么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男性意向和女性意向。它们分别代表了男人的阳刚和女人的阴柔。

荣格分别用阿尼姆斯和阿尼玛代表。也就是所谓的人格面具。

2、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荣格描述的人格面具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就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成份。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认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点。每个女人的阿尼姆斯都不尽相同。女人会对心中阿尼姆斯的特点感到喜爱,在遇到像自己的阿尼姆斯的男性时,她会体验到极强烈的吸引力。

而阿尼玛则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原理和阿尼姆斯相同。

荣格认为,正是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形象和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形象,促进了男女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使得男女都能表达他们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这样人们就能达到情感、思维和感觉之间的平衡,使得人更具有人性化。这更像中国古代所谓阴阳调和之美的说法。

3、人格类型学说:荣格的另一大贡献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创造了《分析心理学》,并提出了对立人格倾向,他把人格描绘成一对相对倾向之间的平衡状态。

比如有意识和潜意识、外倾和内倾、直觉和感觉、阳刚和阴柔等等。他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都是在这种对立中找到平衡和稳定。这其中外倾和内倾的提出最具意义,

外倾的人更关注外部体验,他们与周围世界中的人和事更加协调,但是不怎么善于调和内心的需要。他们更加外向,不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荣格创造的人格类型学说,促进了气质、特质、人格类型理论的发展,大量的人格测验都是起源于荣格的这种学说。包括最近比较流行的MBTI,就是建立在荣格人格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的。

荣格的理论还有很多,包括对梦解析的新解释、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等等。大家如果对荣格心理学有兴趣,可以读《荣格自传:回忆、梦和反思》,对荣格的一生和他的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Gerald Core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enth Edition》

[2] Dennis Co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11e》

荣格的书不好读,他死后出版的《红书》号称天书,看懂的人非常少。但学习心理学,尤其是中国人,不读是不行的。荣格对中国文化研究非常深刻,他对周易的预测、道家的修炼,佛教的参禅均有独特的研究,并且和自己的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深度融合。我读了很多本荣格的书,谈点建议。读书是一个扩充的过程,要读得下去,和自己现有的状况契合,就非常有必要了。

第一种情况,是已经有了心理学知识,想了解荣格的思想。我建议读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诺德贝写的《荣格心理学入门》,这本书写得非常通俗,只有七章,荣格心理学的精髓全部抓住: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发展,心理类型,以及大家津津乐道的象征与梦。

第二种情况,是有了周易,佛学的初步知识,想了解一下西方人如何理解明心见性,《金花的秘密》非常值得一读。《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也还不错。

第三种情况,就是对荣格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希望深入下去,有两本书是非读不可的,一本当然是经典的经典《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还有一本就是号称天书的《红书》。

荣格的一生,是遵从自己的潜意识的一生,用今天的话讲,他是听自己的内心声音而走完一生。我们读荣格著作的过程中,内心的声音也会和我们对话,用梦境的方式呈现给自己。拿起笔,把自己的梦记录下来,看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6229.html

(0)
上一篇 2023-01-23 09:43
下一篇 2023-01-23 10: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