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特别悲壮的句子,作为女性书写者,初读就震撼我的,当是山东词人李清照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要活成人间的俊杰,哪怕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而这些都与功利无关,只是要活得有气节,生死都要有一个交代。
身为一介女流,在家国动乱、许多男人软弱无骨的背景下,她愤而发自内心的吟出此句,还有比这更悲壮,甚至更悲凉的句子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合全诗的后两句,更觉悲壮。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曾经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盖世豪杰,被刘邦困于垓下,在四面楚歌中,不贪生不怕死,面对深爱的良驹与美人,宁愿唱一曲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在众人的眼泪中,决绝地自刎于乌江岸边,也不肯屈辱地活。
相比于刘邦第一次在彭城与项羽交战,56万大军却在楚霸王的3万兵力下溃不成军,在兵败垂成落荒而逃期间,多次将妻儿弃之不顾,只顾自己逃命……刘邦这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会让人更敬佩项羽的死。他的死比刘邦的生更悲壮,更可歌!
李清照这首诗“借古讽今”的创作背景
生于乱世的李清照,一直关心时局,敏感政治,相比于少女时期,写儿女情长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她后期的《中兴和诗》《打马图经序》、《打马赋》、《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夜发严滩》、《晓梦》、《浯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韵二首》、《夏日绝句》《咏史》等诗文,则更见风骨。
如果说乱世出诗人,李清照一生所经历的苦难与离乱,如果放在一般女子身上,当是毁灭性的打击。
先是家父在”元佑党祸”中遭遣,她委婉以诗文求助于公爹赵挺之,”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而换来的却是救父失败的更加心寒。
再是中年时她失去了丈夫赵明诚,长歌当哭,却强忍悲痛,带着丈夫留下的千万卷金石书画颠沛流离,
而最终却因时局动乱、遇人不淑,金石书画惨遭毁灭与散佚。
在这样似乎无依无靠的背景下,李清照即使自己孀居一隅,哪怕自已暮年悲寂,也不忘收复大业。面对”元佑党祸”、“靖康之耻”等牵系国家危亡的大事件,她一扫闺阁之气,坚决主战。
以笔为戈,写下爱国诗篇
在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而流亡中的李清照目睹上层统治集团仓皇南遁,愤慨”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提笔写下了《夏日绝句》这一流传千古的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写下了《咏史》一诗,以讽刺被金寇扶植的”新室”刘豫。
此等血性令许多须眉自愧不如,甚至连她的丈夫赵明诚也自惭形秽。相比于秋瑾,江姐、赵一嫚、刘胡兰等这些我们熟悉的女中豪杰,李清照笔下的寒光闪闪同样可歌可泣、流芳千古。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相较于岳飞的《满江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平淡中蕴含的惊涛骇浪,更显女词人的功力。
看似平淡字词的精致组合,也并没有苦心的巧妙润色;却是一种精髓的凝练,一种气魄的承载,更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的精神气节,又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一句“不肯”!“便使那种“士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力透纸背,读之掷地有声,雄健有力,又慷慨悲壮!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如果不冠以李清照之名,又如何诠释”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由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析古词新曲《月满西楼》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