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加纳利岛的路上,一直默默念叨着,我来了你却走了。访问三毛在加纳利的家是多年的夙愿,万水千山披星戴月之后,终于在碧海蓝天处与她和她的家相逢。她写过的小教堂、黑色沙滩,老邻居甘地都还在,唯独她,在最美的年华选择离开。只是想去听听吹过她长发的风、又讲过什么故事。斯人已逝,世间却还有她的传奇。不能不说奇的是,居然在茫茫人海遇见了她最好的朋友,那个叫她小姐姐的Nancy,张南生。
(左一,三毛好友张南生)
说来也巧,从三毛的住处离开后要坐很久的公共汽车才能到达去港口的免费大巴站台,我们两个完全不懂西语的人,在陌生的长街短巷穿梭。偶遇4位中国人在街边吃饭,走过他们后,我告诉同伴,说我必须回去和他们聊聊三毛,我说如果不回去我会后悔的。于是我见到了此行最想见到的人,Nancy。冥冥中这场缘分!
Nancy说的好,三毛写的哪里是风景和游记,分明是她的人生和爱情!一段真实善良热情又敏感的人生!南生非常气愤马中欣为了个人利益,断章取义对三毛的歪曲,连邻居甘地都为此感到伤心,说从今以后,只有Nancy介绍的人,她才会和他们谈三毛。甘地居然已经通过电话和Nancy说,今天上午有两个中国姑娘来看过三毛的家。他们确定地告诉我,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是真实而美好的。
(三毛荷西加纳利岛上的家门口)
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些人依然爱着三毛,正如三毛也曾真心对待过他们。她的文她的行走她的爱情她的平凡又独特,还有她的诗情画意,太多太多早已是细雨化物,引领我找寻属于我的世界。纪念她便是缅怀我的青春。不读琼瑶,只爱三毛,因为她真实,敢爱敢恨。人生终归是一条孤独的路,勇敢走下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多一点真实、多一些简单和纯粹,喜欢三毛的朋友,大抵也是如此吧。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质疑荷西的存在,没有荷西,何来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我第一次读三毛作品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家里的一本小说杂志里,有三毛的那篇《哑奴》,当时看完印象特别深刻。
这么多年,只要想到三毛我就会想到在三毛邻居家修屋顶的哑奴,仿佛看见了他蜷缩在五十多度的高温屋顶上,然后三毛把他叫下去,他坐在天井院子里喝了一口桔子水,啃黑面包。而这段时期荷西就是真真切切的和
三毛生活在撒哈拉沙漠里。
也许你可以质疑一开始三毛或许没有那么爱荷西,但是荷西是三毛一生真实存在并且是她后来越来越爱越依赖的人。
荷西是在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时认识的,三毛把荷西当弟弟,她比荷西大好几岁。荷西却爱上了三毛,他认真的对三毛说“你等我结婚好吗?”,三毛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理由也很简单,她比他大,我想她内心真正的理由是,觉得比她小的荷西懂不了她。
六年以后,兜兜转转,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三毛和荷西又在马德里相遇了。当三毛看到单纯热情的荷西六年来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她时,(荷西的屋子里贴满了他从朋友处翻洗过来的三毛的照片)。这一次是三毛对荷西说,以前你说过六年后我们结婚,现在我说让你娶我晚不晚?荷西雀跃答应。
于是,荷西带三毛去了她喜欢的撒哈拉定居并在那里注册结婚。
有一段三毛的录音里,她说,她和荷西其实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她的一生爱过不同的男人,但是和荷西在一起的时候,她只爱荷西一个人。而她是荷西的初恋,她就是荷西最爱的女人。
为什么三毛在环境恶劣风沙密布的撒哈拉沙漠能创造出那么好的作品。就像她说的,是因为有荷西在身边,有荷西的爱的陪伴。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也能看见花开了,海水升起了。试想,如果不是身心特别安宁,她如何能静下心来创作,作为一个弱女子,在沙漠生存都难,还有心情杜撰故事?
我知道作为一个作家,她的书呈现的是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她百分百一五一十的真实生活。但是荷西这个人,肯定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应该是最爱三毛的一个男人。只是他的意外去世,是三毛以及我们众多喜欢三毛作品的读者的一大遗憾。假如荷西不去世,或许三毛文学上的成就会更大,也不会在以后的十二年里一度心灵无依到爱上王洛宾。直到最后选择那种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滚滚红尘。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