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如何认识自我的

聊聊认识自己的方法

昨天我们聊了一下“怎么去放下,怎么去和自己和解”。

结果,今天就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的的确确做不到和自己和解,也做不到放下,因为有种感受叫做不甘心,所以我很痛苦。

他接着问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我给出的建议是,碰撞,去和环境进行碰撞。

我用的是碰撞这个词,是个中性词,也许我可以碰撞出一个很好的人生,也许我会发现这种碰撞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碰撞的过程是有用的,这个过程叫做,认识自己。

山本耀司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关于自我的观点: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如果有一天我们把自己独自关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面,我们什么也看不到,看不到自己的长相,也没有人和我们聊天,这个时候,我们只是在漆黑房间里面的一个个体,没有美丑高矮,没有贫穷富有,没有善恶是非,没有聪明愚蠢,甚至没有时间的流逝,所以,我们的自我属性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进入社会后,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开始碰撞,我们的性格,语言,思维方式都在和别人产生差异和冲突,这个时候的碰撞,就开始让我们认识到了自我。

比如,我因为一句话把朋友得罪了,朋友对自己说,你这个人说话很没有礼貌,这个时候的自我就开始反思,也许我说话更应该重视对方的感受。

这就是碰撞带来的自我认知。

同样,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些宏伟的志向,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身边的人或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开始长大,有些人发现我们其实只是很渺小的个体,什么也改变不了,只希望可以不被这个社会所以改变,这就是我们坚持的自我。

就像那个问我的朋友一样,我给他的答案是去碰撞,当我们的欲望和我们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我们才会重新修订对自我的评估。

这种碰撞过后,尤其一些强硬的碰撞后,我们会产生一种失败的情绪,一种“我暂时不行”的认知,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和自己妥协了。

如果还不妥协,那就再一次去折腾,再一次碰撞,再一次寻找自我的定位。

这个道理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起来还是很困难。

因为每一次的碰撞你都会产生一个效果,因为和你碰撞的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有些时候你和相对较弱的人碰撞,你会有种“我很强”的认知。

有时候我们和很强的人碰撞,我们又会有种“我很弱”的认知。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变化的,这种变化也会干扰我们对自己的评估,多次评估才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认知自己。

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能做什么事,我们的能力有多大。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多和身边的环境进行碰撞,这种碰撞会让你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再来想想,我们要不要放下,要不要和解,这个时候做决定就简单了。

今天周六,大家早点休息。

我在成都,和你们说晚安。

END


认识自我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苏格拉底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即使历经几千年 我认为这句话仍然有着深刻的力量 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 我们总是要 从无数种生存可能性之中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我们想生存的更有价值我们想让生活变的更有意义 或许我们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加自由变得更有尊严更有笑谈人生的底气和魄力 从世俗意义来说

认识自我 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问题明白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短板在哪里 清楚自己的理想 这样更好的制定自己的生存策略 从而可以更好的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获得世俗意义上的丰硕果实 这也是认识自我的世俗价值所在 如果谈到“终极目

标” 不得不说 认识自我是终极关怀的一种体现 我们日常谈论的意志 自由 平等 正义 尊严 信仰这些谈论的都是 我的自由 是人的自由 大部分身为社会化 一部分的人总是要面临一系列生存上的矛盾情感和理智的冲突道德规范与生理本性的矛盾 自利动机与利他动机的矛盾 个人本性与社会要求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关乎于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什么 就像一个算子作用在函数上得出的结果 一旦我的函数知道与我相关所有东西都会浮出水面 可惜的是自我一直被认识 却从未有定论 我是不知道答案 这个反复言说的东西或许根本无法言说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7902.html

(0)
上一篇 2023-01-27 11:51
下一篇 2023-01-27 12: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