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
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
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
大师的经典名言俯拾皆是,常读常新,不仅发人深省,还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
–
* 慢慢走,欣赏啊!
–
*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
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
* 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
–
* 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世间喜欢消遣的人,无论他们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旺生命力。
–
* 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
*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
–
*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
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
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
*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
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
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
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
–
* 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
*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
*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
* 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
*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
(图片及史料源自网络)
最近看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美书简》以及他所译的《歌德谈话录》,因而去查资料了解了一下朱光潜先生,我来试着解答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能被尊称为“大师”的人身上必有的几个基本点:
1、在某个方面成绩斐然,贡献突出,具有开拓性;
2、此人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对后世影响较大;
3、此人行为做派自有风骨;
4、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下面我就朱光潜先生的事迹成就来看看是否符合大师的定位,在第一个方面我将结合解答朱光潜先生有哪些美学观点。
一、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
对于朱光潜先生在美学方面的成绩,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在《朱光潜的十字真言》一文中概括得很好:“朱光潜是美学通人。七百万字的成果,清一色美学,出手的,或著或译,无论巨细,一如石头掉进深潭,产生巨澜或涟漪。”他的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其中《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讲述西方美学的著作,也是迄今国内最完备的西方美学入门经典。西方美学著作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维柯《新科学》、黑格尔《美学》三卷四册、莱辛《拉奥孔》、《歌德谈话录》、克罗齐《美学理论》等大部分都是朱光潜先生翻译的,为国内美学接轨世界搭建了桥梁。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需要将与意象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聚精会神以至于达到物我两忘,具体可参看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
后来,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在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发生转变,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解放后,经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的学习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美学思想。
二、朱光潜先生致力于教育,成为青年学生的美学引路人
一方面,他的影响源于他对美学思想的研究发展,这个在第一点已经阐述,另一方面个人觉得他对后世的影响较大的原因在于他孜孜不倦地对青年学生的教导。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到《谈美书简》,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朱光潜先生始终重视对青年人的引导,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语言,引无数青年投入美学的怀抱,作为引路者,”大师”之名实至名归。
三、朱光潜行为做派自有风骨。
作为国内美学的佼佼者,朱光潜敢于自我批评,在大讨论期间批判了自己早年宣扬的唯心主义美学;在“四人帮”横行时,朱光潜先生被批斗得很厉害,但依然坚持锻炼,可见其豁达;耄耋之年,坚持研究,出版了《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逝世前三天,坚持爬到二楼只为尚未完成的《新科学》的翻译。他的“三此主义”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都显其一生担当有为,不曾退却。
四、朱光潜先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早年前,朱光潜先生在香港大学学习了5年,广泛地接触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仅学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了教育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他后来在美学的研究发展打下来身深厚的基础,《西方美学史》总结了西方繁杂的美学思想,是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动手的事。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美国都有人研究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想法的过程,浅薄之言,大家见谅,继续学习。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