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想提名 Amani!
有的歌,随着倾听和传唱,它的影响力会远远超过音乐本身的价值。
从小就听过不少赞歌颂歌,此类歌曲颇有些尴尬,或曲高和寡无人知晓,或用力过猛引人生厌,或深度不够籍籍无名。但例外,总是有的,比如Beyond这首Amani!
一个歌迷留言说,感觉Amani超好听很美妙,但是究竟为什么好或者说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行,今天咱掰开揉碎的聊聊这首歌。
拍出好照片,需要先有巧妙的构图。写出好文章,行文逻辑非常重要。一首好歌也是如此,音乐的结构是主干,这条主干可不是干涩的存在,它有大用处,高手甚至可以通过结构来传情达意。
从第40秒到1分50秒是第一章节,淡淡的回忆,轻轻的诉说,你只需闭着眼倾听。
从1分50秒到2分17秒,第一次呈现副歌,副歌在一首歌中会反复出现,也是情绪最为强烈的部分,对应的歌词也很直白的体现了这一点。
从2分17秒到2分56秒是第二章节,旋律与第一章节相同,情绪和意境略有升华和加重。
从2分56秒这里是较大的变奏,这段间奏与主旋律高度契合,不仅吉他音深邃高远,那每一个按下的琴键也呼应了前奏的调子,让意境又再度拔高。 再之后的部分就不用细说了,任何人都能顺畅的听进去了。
注意,这只是成蹊个人的听歌习惯,我没有任何音乐基础或理论支持。歌曲的结构只是一个简单参考,它对欣赏作品有一定帮助,但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能以此去判断作品的高下。 现在回到黄家驹谱写的不朽名作,Amani。
Beyond将前奏控制在30秒,缓慢略带沧桑的木吉他让人迅速安静下来,仔细听合音部分,是成年人和童声叠加在一起,传递出无奈但相当强烈的呼吁感。
从30秒到1分7秒是第一章节,家驹的唱腔沉重中充满质疑,声线明明略沙哑,但听起来却纯净无比,极具感召力。
从1分7秒到1分30秒是副歌部分,但是发现了什么?Beyond在编曲时让这句斯瓦西里语的歌词只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只有四子的和声,浅尝辄止。
从1分30秒到2分7秒是第二章节,悲愤的情绪明显加重,歌词也再次着重描绘了战争对儿童的创伤,无助和眼泪皆是痛。
从2分7秒到2分33秒,副歌第二次被唱响,之后是家驹带点撕裂感的吼声,尽管只有两声,力量却极大,而且两声吼都带有饱满的情绪,意境也瞬间被拉高。
从2分33秒到3分9秒,变奏之后的间奏纠结而激烈,电吉他solo异常突出,倾泻感很强,连你的血也会变热。这部分的歌词华彩无匹!
3分9秒后,可以说主题就剩下了一个,呼叫!一次又一次的呼叫,副歌反复被吟唱,向世界呼吁,向世人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里的情绪一次比一次强,效果十分震撼。
从4分24秒起,童声开始渐渐突出起来并一直延续到歌曲结束,把这个最重要的部分留给孩子,更加说明了Amani这首歌的主旨意义。稚嫩的童声脆弱无辜,有种无声处响惊雷的味道。
拆解完之后,肯定有人会说,咦?原来一点也不复杂呀。对,不仅不复杂,而且可以说超简单,但就是一首这样简单的作品却做到了长盛不衰,它以简单的乐器编排和简单的音符变化传达了最强烈的情感。化繁为简的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藏锋芒。 每种乐器都像是一个很立体的人,组合在一起去描绘场景,去营造氛围,去宣泄情愫。
关于Amani的乐器表现力就不多说了,因为感受起来比较直观。
Amani,作曲作词主唱黄家驹,编曲Beyond,它在专辑《犹豫》里毫不意外的被排在了第一位,不仅入选为1991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更在电台排行榜中高居第一。
在91演唱会上,Beyond演绎它的每一帧画面都珍贵万分。唱响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名的感慨,感慨居然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旋律。
Amani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靠偶然和空想来制造,它很接地气很有高度,既是大格局也是大手笔。家驹是典型的实干家,而非空想家。
这首歌背后,有Beyond非洲之旅的感悟总结,有黄家驹对战争的深刻思考,更跳动着四颗年轻的和平与爱的心。 由于Amani是字母A打头,所以每次在车里听歌它都是第一个。
有很多歌迷对第一段歌词的“它”表示不解,不知道指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可以是和平,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某种信念吧。这首歌的歌词,一个大写的赞,是那种一诞生就注定会被广泛传唱的佳作。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它 主宰世上一切 它的歌唱出爱 它的真理遍布这地球 它 怎么一去不返 它可否会感到 烽烟掩盖天空与未来 无助与冰冻的眼睛 流泪看天际带悲愤 是控诉战争到最后 伤痛是儿童 我向世界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天 天空可见飞鸟 惊慌展翅飞舞 穿梭天际只想觅自由 心 千亿颗爱心碎 今天一切厄困 仿佛真理消失在地球 无助与冰冻的眼睛 流泪看天际带悲愤 是控诉战争到最后 伤痛是儿童 我向世界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权利与拥有的斗争 愚昧与偏见的争斗 若这里战争到最后 怎会是和平 我向世界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再次再次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再次再次呼叫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TUNA TAKA WE WE 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Amani的唱法也值得仔细品鉴,家驹唱的真诚热切,声音不做过多修饰全凭气息推出,从耳入,到心仍不止,真的有碰触灵魂的感觉,听透了之后你会发现,用灵魂去歌唱才能让作品经久不衰。能碰触内心最深处的不一定只有西方的灵魂乐,我们东方也有这样的歌!
Amani无论出现在哪里,旋律都能很直接的传达出歌曲的本意。在中国之星上,许志安也曾选过Beyond这首Amani,重新编排之后依然魅力不减。台下的林忆莲不禁潸然泪下,听到这首歌,她肯定又想起了那位不平凡的音乐人。
家驹有一言甚为精彩:音乐,是生命的节奏。
好歌可以在听者的心间萌芽并成长,甚至在它成长的过程中还能不断滋养着人。 Amani,便是如此!
说黄家驹哪首歌最好听?不如说Beyond乐队哪首歌最好听?毕竟是一个组合,只把一个人单拿出来这样说不太好。
然后我们来解决最好听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对于音乐有自己的标准,有的人喜欢这首,有的人喜欢那首?如果不只限于一首的话,我选了十首比较流行的,都很好听,你都可以拿去听听看。
《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真的爱你》、《大地》、《冷雨夜》、《情人》、《不再犹豫》、《喜欢你》、《谁伴我闯荡》、《灰色轨迹》。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情人》,很多人翻唱过这首歌,其中张学友的版本最经典。
《情人》的前奏是幽怨不舍的凄美,画风很悲。黄家驹的声线似引人入胜的倾诉,在耳机里听的时候,他像是安抚对方,也像是自我告慰。
所有乐器在大部分时间里都隐忍不发,营造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直到“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时,才宣泄了出来,如同在含笑转身的瞬间猛的泪湿前襟。
尾奏的吉他音伴着家驹的呜声让人在着迷中落泪,仿佛他泪中带笑般渐行渐远。《情人》会让人自然而然的想起Beyond因为玩音乐和恋爱产生的冲突,然后是一次次离别,一次次割舍。
26年了,还是怀念有你的香港。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8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