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提升的几个要素
在定一个口语提升计划的目标时,我们先考虑下,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口语好?口语流利就算是口语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语言的本质是沟通,沟通也要讲究效率,如果你说了一口流利的一段话,但却用的是复杂的句型或者说是一段Chinglish,那么尽管语速提上来了,但是内容却让别人听不懂,那这不能算是一段有效的沟通,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简单明了,用最短的时间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所以提升口语不能单单从语速上去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素去训练。
口语发音
发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础,很多老外听不懂你讲的话,70%是由于某个单词发音错误导致的误解,比如日本人的英文,美国人也很难听懂,因为日语有很多外文的外来词,比如咖啡,日语按照片假名读的话,完全就是不太一样的发音,导致别人听不懂。口语发音这么重要,那怎么练习呢?每天学习新的词汇时,需要熟记词汇的正确发音,是英式发音还是美式发音,并识读。单单练习词汇还不行,还要连词成句,整句的发音要注意语气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练习整句可以进行跟读练习,就是一篇文章边先听后读,向学习唱歌一样记住发音,然后自己读出来,对于有难点的发音可以标记出来,并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准确读出为止。
口语场景
口语一定要和应用场景配合,如果你和朋友聊天,聊了你去了北京的一些趣事,你说:
After my visit to Beijing, I bought several books about Beijing. 就很自然,但是如果你这么说:Following my visit to Beijing, I bought several books about Beijing,使用Following就会显得有些怪异,因为following 是一个相当正式的词汇,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比如商务沟通,书面语言。所以什么样的场景使用正式还是非正式的语言,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的口语品质。练习办法就是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注意该词汇使用应该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口语内容和逻辑
中文和英文不同在于,中文属于高语境语言,而英文属于低语境语言,因为语言也切实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有时候你说的口语不能让人理解是在于你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是否有条理(就是所谓的逻辑),高语境语言文化的特征是精炼,沟通的信息往往是点到为止,而低语境文化强调的是信息的全面性,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因果关系都需要说清楚,对方才能听懂。所以提升口语很重要的就是从口语的内容上来讲,让别人听明白。
这里可以举个笑话,说明高低语境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国人和美国朋友吃牛排,到了餐厅牛排做的非常老,老外厨师长过来问牛排怎么样,国人也不好意思说的难听,隐晦的说,牛排旁的土豆特别好吃,厨师长一听,非常高兴,再问美国朋友,美国朋友直言不讳说,你这个牛排太老,不好吃! 虽然是个笑话,但是说明了不同语境的人在沟通时方式不一样,所以在进行口语交流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和逻辑,是否能让对方听明白。最简单的练习方法就是描述一件事情,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所以语法对于口语也很重要,语法就是教你弄清楚该怎样表达。
关于题主的问题
听英语音频练习口语,肯定是需要听明白的,而且需要张嘴去练习,这是前提条件,这里可以使用跟读法或者同步跟读法,跟读法就是音频放一遍,随后跟着读一遍,而同步跟读法的要求更高,就是边听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保持和音频的速度一致,这个方法适合高阶英语学习法,对英语的听力和理解力要求非常高,但是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有位同学坚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训练,从英语4级考不过直接通过了雅思考试8分,听力口语都有很大的进步。
口语听力的提升,没有捷径,每天不断的训练是必须的。
各位对语言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言论先生】,会定期发布关于语言学习及语言文化方面的信息,欢迎来访。
要是为了提高口语而去听音频,就必须要听懂才能有提高的。
作为一个英语是第二语言的我来说,喜欢英语这个语言,才有了今天的口语水平,看原版电影可以听到语言中的填充音,口语也可以沟通无障碍。我总结经验如下。
1. 单词量要大,熟悉常用的生活短语。英语中有些短语的意思和字面的意思差的很远。积累大量的词汇,才能理解没问题。还有一些高阶的词汇,和英文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使用,他们才会认为可以和你正常交流,不会特意使用简单的英文替代。这样会帮助你的程度好上加好。
2. 口音包含音质,发音,断句,连音还有音调几个元素。其中正确的断句最能帮助你听懂别人喝让别人听懂你。发音是第二个重要,依次才是音调,连音和音质。以印度和新加坡英文为例,都是断句没问题,其他几个元素不到位,也不会太影响理解。
3. 文化的理解。这个是高要求,会让你get到梗。为啥哭,为啥笑,为啥这么说话。
所以,有了大量的词汇量,能断句正确,再加上点对文化的理解。口语就会游刃有余。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