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媒体为什么都是吃吃吃,这个简称吃播,其实“吃播”就是一种直播,一开始是在韩国开始的,传入到中国后,被中国演绎的越来越火,而且他们海底般的食量被称为“大胃王”,接着一些视频平台兴起了一大批吃播播主,比如小雨喜欢的“大胃王密子君”,还有什么“大胃王朵一”、“大胃王mini”“大胃王浪胃仙等,并且他们的粉丝已百万。上百万人喜欢你吃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感觉呢?
“大胃王密子君” 为什么走红?主要是在直播中吃完10桶火鸡面,只用了16分20秒,在B站上获得超过300万的播放量,目前名气很旺。
“大胃王浪胃仙”她是个重庆人,重庆人都喜欢吃辣,但是她是真的很牛,可以吃很多很多,她的那个胃就很大,最主要的是,他一个人可以吃十几个人的量。
而且她还有其他的神奇之处,比如幽默搞笑,长相甜美,最主要是不怕油腻不怕辣椒不算酸不怕苦,而且还不胖,羡慕一批粉丝啊。目前签约斗鱼直播,加上直播的礼物打赏,收入不菲,能让她天天吃到好吃的。
可是有些人觉得吃播单调没有内涵,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粉丝呢?围观者是出于什么心态去看吃播呢?
一种代偿心理
记得小雨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吃播,那个女主播吃蜂蜜块,还会发出很大的咀嚼的声音,被一些第一次看吃播的人吐槽,她的粉丝立马撑腰:看吃播是为了解压!!!
其实不少人把吃播称为“美食毛片”,尤其是对于一些有塑身、节食需求的人来说,看吃播成为解压的出口。简单点说观看吃播可以满足人们“放肆吃”的代偿心理,解放节食的压抑感。
其实在现在这个看脸的世界,化妆、整形已经烂大街了,而保持身材也是大家时刻追求的,健身卡也办了,私教课也买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即使再馋再饿也不能向食欲恶势力低头。
吃播的出现正是用美食填补了这一需求。屏幕中播主不顾高脂肪、高热量放肆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怎么吃都不怕胖。充分满足了观众的代偿心理,“看她们吃就像自己也在吃一样”。
给下一顿吃啥“引路”当然,现在不是看吃播的粉丝都玩“代偿心理”这么虐心的戏,还有一部分人看吃播就是为了更好的吃。还记得你曾经的朋友总是在你的耳边问:今天吃啥呢,今天到底吃啥呢?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吃播博主微博推送给他了。他们会因为看到对方吃的很香,而想去下一顿尝试一下。这个和美妆博主介绍一些口红、化妆品,都会被网友种草,是一样一样的道理。视觉与听觉刺激味觉的联动反应
咳咳,接下来小雨要给大家说一下心理学的一种理论——“跨感官迁移假说”:人的各种器官是相互关联的,当对其中的一种器官刺激的时候会形成联动的效应,从而形成感观的迁移与共鸣。
很多的吃播播主在直播的时候,会配合一些收音设备,故意制造大声咀嚼、吸食的声音,加上夸张的吃相,例如韩国吃播播主“奔驰小哥”的“深渊大口”。
这些行为在刺激观众听觉和视觉的同时也引起其味觉和心理的联动反应,使观众在看吃播时对视频里的食物产生强烈的食欲。看完一个吃火鸡面的视频,立刻下楼也买了一包煮了吃。“吃播”的花样千奇百怪
热衷于观看“吃播”的观众还存在着“猎奇”心理。很多大胃王播主的食量惊人,超出正常人食量的很多倍,很多用户会对此好奇,特别是一些干吃不胖的女性播主,长得瘦瘦小小的,是如何吃下这么多东西的。
吃播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很多,人们执着一样东西的理由和动力往往是复杂的。只要上述影响因素还在,观众还没有审美疲劳,这种现象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在移动互联传播时代,实在太有共鸣了。
移动互联传播,也是最具有画面感的媒介属性,而中国的民以食为天的生活基础,给自媒体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基础。吃货和画面传播很结合起来了,于是在自媒体领域,吃吃吃的色香俱全就万花筒一样的丰富多彩。
自媒体本来就是很个人化很随意化的传播方式,它依赖于比较便捷的低门槛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个人能随意传播文字图片视频,能够得到方便的这种操作,这是工具便于使用的一个基础。
自媒体相对于专业媒体和主流媒体,在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发布审查等环节,确实还需要规范。自媒体当然就从自身的生活切入,每个人都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最熟悉的。自媒体从这个领域切入,带来大量丰富的传播素材和案例。自从移动自媒体深度使用之后,从微博到微信到App,自媒体和社交传播方式,基本上就是吃喝玩乐的传播秀。
所以,我们看到自媒体上都是吃吃吃,只能说这是移动传播的必然,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饮食生活的必然,多元的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的传播体验。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