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头条有三个阶段,目的相对有所不同。
第一个阶段,下载头条是认为今日头条它作为一个新闻信息资讯的一个播报系统,就像我们的广播电视啊,每天有新内容可看,把它当成一个新闻平台。从今日头条诞生就下载几乎天天阅读了。
第二阶段,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有产生的认识。发现今日头条的计算方式很科学,它的算法能向你推荐你喜欢的、更多的东西。你经常看什么,它就把更多这方面的新闻信息推给你。所以使你很方便的就找到了更大量的所喜好的信息,这使我对它产生了更大的好感。认为它不光信息量大,而且它人性化、科学化,它能投其所好。越这样,它就越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疫情阶段。新冠疫情在北京的出现,特别是北京现在这一两个月内,导致基本上是要待在家里,不能出差到外地,在北京市内行动也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就是在这个无聊的阅读打发时间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尝试发出自己原有的一些专业成果和内容。于是就行动起来,把自己原有的科研成果,现在还比较实用的,通过文章发出去。又发现头条里有很多提问者提的问题,有些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能力解答的,这样就开始解答问题。第三就是视频录小视频发布。录制制作和剪辑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锻炼,这样也录发小视频,包括微头条,每天发满额25条。坚持了59天,很忙碌。现在减量至每天20条。
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不仅仅是自己学到一项技术或者本领或者知识,同时发现,这些发布的头条,它通过收益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是你发的效果好,收益就高;发的效果不好,你的收益就低。尽管有时收益是几分钱,有时是按几毛钱计,但是它体现出社会和一些网友对你的认可度。这个评价当然远远比那几块钱、几毛钱更加受到发头条的人的看重。
我也是非常看中网友的反馈。到底有多少人看了?到底有多少人点赞?又加了多少粉丝了?受到多少关注了?甚至收益已经到了多少啦?这就使人产生了一些闯关的感觉和攀爬楼梯的感觉,这就使人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调动。
所以我感觉这今日头条有很多功能,如果我们能把它都用起来,其实对于人的生活是很好的,这也从中学到很多本领把。包括他丰富的知识,使我们受益。
但是,在后面加一个问号,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问什么?
问头条的什么问题?
对头条有什么想法?
总之,这个问号问的比较广,如果说针对的内容,那么直接问出问题或直接说出建议来就可以了,这个问号看来比这个问更加的深层次,想说,又被某种障碍所控制,导致不敢直言。
比如:
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不少朋友因工作繁忙而有退出创作的表现。
有的就直接打了退堂鼓,离而去,不再创作,不再投入。
有的倍感创作压力巨大,效果一般,掉粉的同时,收入也打折,一腔“头条发家梦”破灭等等等等。
其实无论是创作打压、流量控制、推荐严格都是的管理方式问题。
诸多的头条人才,自媒体高手,娱乐性内容,交通类内容,世界局势,世界疫情、世界经济,阿亚战争,美苏纠缠,中美外交,台湾动向,中印边境等等等等应有尽有,非常满足。
我以为:
今日头条,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涵盖方方面面,维护起来不可能面面俱到,大方向没错,有些细节确实值得研究。
就拿前一阶段,权益标准的规范看,又挖掘出了一批创作人才,使得更加的充实,也更加的人气爆棚。
对于的内容效果已经非常的全面,基本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至于:
对一些朋友遇到的疑问,我感觉需要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创作需要严格标准,更需要持久的续航力。
建议:
用一句戏词“来滴都是客”这就对了,让粉丝们高兴创作,就要加强创作指导和引导,严管创作跑偏,不让一个粉丝失望不可能,让大多数粉丝满意才是发展的关键。
说了不少,不知道这个“?”说清了吗?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