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不满,有不满的地方,就会有吐槽。
吐槽大概是人的本能欲望吧,所以像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这类型的综艺才会这么火爆。
有人帮我们宣泄,替我们解气,骂起人来还特别有趣幽默,看完之后的心情,那叫一个舒畅呀。
但如果是我们自己吐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一方面可能让我们背负道德感的压力。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
另一方面,可能会给听我们说话的人带来负面情绪的影响,给人留下斤斤计较的印象。
如果你有这些感受,其实是你把吐槽和抱怨混淆了。
首先,吐槽是针对不合理的人和事,他是客观的,
而抱怨是针对指向自己的不合理的人和事。
抱怨的人通常主观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目的是声明自己受到的伤害和获得安慰。抱怨带有更强的负面情绪,更像是把对方当出气筒,听的人容易感觉到烦躁和压力山大。
但是,吐槽是一种带着幽默的嘲讽,本身不会有太多的负面情绪,不是把倾听者当成情绪垃圾。而集体吐槽就更爽了。它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一起进行调侃。大家既有倾诉方,又有倾听方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发泄,但本身又带着一种戏谑的成分,相当于用一种安全的方式满足了攻击的快感。
而且人们扎堆吐槽完,往往会发现自己不是最惨的那个,心理上又得到了平衡。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对自己幸福的感知都不是独立的,我们在评价自己过得好不好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受着社会比较的影响。
同样,遇到奇葩的领导、客户和男朋友,独自面对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但是当我们在一个集体吐槽的环境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哦,原来不止我这么惨。
你可能会疑惑,这不就是幸灾乐祸吗?没错,就是幸灾乐祸。
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贬义,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确实发现幸灾乐祸能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
发现自己不是最惨的,这种感觉就跟中奖差不多。
在集体吐槽时,我们还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互相认同的,大家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统一战线的亲密感。
哪怕彼此陌生的同事吐槽完也能变朋友。
有了这种身份认同,我们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了。
所以,如果你不快乐,不妨找朋友一起吐吐槽,解决了情绪,才能更好地去解决现实问题呀。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这句话被奉为职场金言,印证着职场的复杂。快节奏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会使从业者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上司的失准、分配的不公等都会引起你内心的不满,每当这个时候,抱怨就有可能脱口而出。
抱怨与品德无关,只是一种情绪的流露或者宣泄,但抱怨的确需要技巧,火候掌握得精准,会被认为“忧国忧民”,有些情绪化,一旦掌握不好,就容易被贴上怨妇的标签。那么,怎样抱怨才能既发泄了不满又不至于太伤人呢?
最关键的是不要祥林嫂式的抱怨。内心的苦闷只向有能力、有渠道、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因为向毫无裁定权的人抱怨,只能为他人增添谈资,换来的也许只是厌烦而非同情。
然后就是控制情绪。如果你怒火中烧地找到上司表示你对他的不满,很可能火上浇油,因为他也有他的上司,他也许也正为某个安排内心纠结,所以即使你满心委屈,也要克制再克制,否则过于情绪化的宣泄将无法清晰表达你的本意。
其次是选准抱怨的场合。无论怎样,抱怨毕竟属于负面情绪,所以最好选择非正式场合说出你的抱怨,避免在正式场合公开表示不满。这样不仅给自己留有余地,也有助于维护上司的尊严。
其实,抱怨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抱怨来自政策的失误或者执行的不当,那么,你抱怨,一定对问题产生根源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当你对上司或同事抱怨后,是不是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呢?抱怨是为了寻求改变,连接着对策的抱怨能够大大弱化给同事带来的不快,领导反而会觉得你的抱怨无非是为了让这个团队更加出色,目的是帮助解决问题而非对他人存有敌意。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