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人称马爷,文化程度不高,却是闻名遐迩的大文化人。
做过几年工人,写了几本小说,拍过几部片子,收藏了几千件古玩,养了一群肉嘟嘟的猫。
他是版税极高的专栏作家、是名编剧、是大收藏家…还是一个猫奴。
马爷常说:他见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猫。为此,他养了十几只猫,并给他们逐个取了霸气的名字。例如,黄枪枪、花肥肥、白拖拖、黑包包、麻条条…尼玛,还有个叫王情圣的。
这些名字有声有色,猫名一现,十几只萌猫的形象立马就跳入眼帘。初识马未都,是通过他主讲的脱口秀类节目《都嘟》,当时就被他的豁目开襟、妙语连珠、诙谐自若所吸引。
“都嘟”这名字挺逗,跟他的观复猫一样萌,再看看荧幕里这个眼睛小小、温和得体的形象,不由得会喜欢上这个有趣的老头儿。
马未都出生于空军五七干校,是名副其实的大院子弟。生在红旗下,长在光辉里,衣食无忧,一路都很顺遂。
18岁下乡插队,20岁回来后,被分配到了七机部工厂当工人。那年月,工人的身份很高了,如果一直干下去,凭着马爷那股聪明劲,通过不断钻营,也许现在该以厂长的身份退休了。
80年代百废待兴,青年们都很迷茫,大家都想通过文字表达情感,于是产生了文学热。
作为工人的马未都,他并不安分。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以瘦马为笔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今夜月儿圆》,写的是工厂里女神爱上车工的故事,表达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的爱情观。幸运的是,《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发表了他的这篇小说。
马未都由此从一个工人一跃成为作家朋友们心中的伯乐爷爷,拿扳手的手一下换成了笔杆子,谁也想象不到他的兴奋。
在编辑圈里,马未都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的。80年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像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王朔等的稿子,都是经过他的手而走入大众视野的。
如果一直这么干下去,马未都现在可能也是个名震江湖的大文豪了。1990年,马未都带着他的笔名“瘦马”从文学圈彻底消失了。
后来,他和海岩、王朔等人创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拍起了电视剧,当然,那几年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如果坚持着干下去,现在北京的影视圈,或许没有华谊的王氏兄弟什么事。
马未都不缺钱,他是个有理想的人,他说文学圈太乱了、影视圈太脏了,不适合他。
于是,他将全身心投入到了他的最爱——古董收藏行业,一不小心成了个大玩家。
对于古董收藏,马未都是鉴赏家,也是个捡漏王。
大家也许不知道,1966-1976古董是负资产。在除四旧的号召下,大家都把家里的坛坛罐罐用被子包着砸,生怕被人发现了。
80年代,古董仍不值钱。北京天桥上、胡同里、旧货市场内,到处是卖古董的。康熙的夜壶、雍正的碗、乾隆的的帽子、令妃的鞋…
从几毛钱到几千块钱不等,只要你眼神好,可以赚大便宜。
马未都经常蹬着他的三八式大自行车,像一只兴奋的小鹿,穿梭在这些古玩之间,买买买。
当其他的大院子弟都躲在屋里看小电影的时候,马未都捧着几个坛坛罐罐得意的回来了,“看我这明清的,多正点!”
王朔冷不丁的甩了甩他手里的光碟,享受的说:日本的,才叫正点。”马未都经常穿梭在胡同里,到处寻宝。发现隔壁王大爷家腌菜的坛子有点年头,就讨好下老大爷,老头一高兴,“哈,喜欢就抱走吧,抱走吧!”
马未都还会骑着他的破自行车在胡同里吆喝,“收破桌子、旧椅子啦!”只要马未都一出现,胡同里的大妈大婶们就会相互嚷嚷说:那个收破烂的又来了。
谁都没想到,马未都这个捡漏王,竟然捡出了一个古董王国。
由于收买的瓶瓶罐罐、桌子椅子、门窗摆件太多了,家里放不下了,只好开个博物馆了。
于是,1996年10月30日,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经批准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不需国家赞助的私人博物馆,之后杭州、厦门、上海纷纷成立分馆。
在马爷心里,古董文物是无价的,他说: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我将收藏品悉数捐给观复博物馆。
裸捐,一件都不留给儿子。马未都确实是一个值得大众尊敬的文化人。
多年的挑缺捡漏经验,加上不断的学习钻研,马爷早已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是古董鉴赏界的大家,网上到处是想找他看藏品的。马未都看藏品眼疾心细,眼疾口快,直言不讳,看他的鉴赏节目特别过瘾。
一个藏友捧了一个瓷器,请马未都鉴定:马老师,你给看一下,这个瓷器是干什么用的? 马未都说:这个瓷器是骗人用的。
主持人:马先生,给你手套,帮我们看看这八件文物。 马未都:我不用手套,你那东西还没手套值钱呢!
马未都不像冯小刚、王朔等北京老炮儿那样,带着一股烟火气,他们只能被称作顽主,而马未都是玩主。
马爷越老越会玩,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据说玩蝈蝈都快玩成精了,给人有点大器晚成的感觉。
马未都先生永葆着一颗童心,对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着兴趣,虽老犹鲜。
马爷的经历告诉我们:那些睁不开眼的,会成为镜头下美好的逆光;那些正在熬的,会成为人生里明朗的印迹。
我们生而不止。
首先感觉马的人生经历很丰富,部队大院的子弟,年轻时候当过兵,当过编辑,后有专门进行文物收藏,参加和制作各种节目,还有自己的观复博物馆。
其次是人脉广。因为是部队大院长大的,和姜文,阳朔,冯小刚等一批大佬非常熟,后来又逐渐拓展到各个领域,是人人都想攀识的人。
再次是专业水平高。一方面他的文学水平很高,因为做了很多年的报社编辑,主编等,所以积累的能力较好。另一方面是文物鉴赏水平,对各朝代的文物,不管是器型,细节和来龙去脉,都能如数家珍。
最后是活的通透。这种人生经历加上自己的思考,对很多问题都有很清晰和正确的理解,能站到很高的位置去审视问题,让人仰视啊。再者人品很好,不缺钱,不贪钱,人很正派,有原则,受人尊敬。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