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一生写了四十余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身边小说、寄托小说和写实小说。除少数几篇外,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入浪漫抒情派小说的范畴。他的小说既具有这一流派的共同特色,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郁达夫的小说中有两大形象系列:零余者形象和弱女子形象。
一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类似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但又有很大区别。
(一)零余者从政治经济地位上说,都是没落的、陷入困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从文化教养上来说都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
(三)从精神、心理上来说 都具有孤独感、自卑感、忧郁感、正义感,都有一颗被扭曲的心灵,其思想感情历程往往是“追求——幻灭——沉沦”。
总之,他们是群低贱者、不幸者、孤独者、愤世者,是生则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零余者。这一形象系列的意义是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处境,表现了他们痛苦、不满与愤恨,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
二弱女子形象
她们或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或为任人玩弄的戏子,或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工人,或为物质精神两方面均遭摧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
其次郁达夫小说的表现手法有一下特点
二郁达夫小说具有诗美和散文美。他在小说中创造了诗的意境、诗的情调,不仅写景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且场面刻画,亦满贮着一种诗意。如《莺萝行》、《小春天气》等。
三郁达夫小说有着感伤的情绪与色情的描写。凄切、哀婉是其小说情感因素的基本格调,在作品中乐于表现病态美或颓废美,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某种眷恋,以消极的方式表示反抗。色情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相当突出,它表现了郁达夫对合力人性的追求,借性的描写来谴责道学,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禁欲主义的意味。
郁达夫小说代表着浪漫抒情派小说的长处与弱点。作为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优秀作家,无疑拥有重要的地位和较为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第二,忧郁感伤的情调。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同,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宣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