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赏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关于美国教育的言论。
中华文明五千年,孔圣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圣人的“因材施教”思想,“温故而知新”思想,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正确方向。
国家与社會的发展,需要的是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因材施教”就是根据特长去為国家和社會培养栋梁之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政府官员为人民服务,科学家為国家发明制造国之重器,教育家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工人為国家制造工业产品,农民為国家种植粮食,商业為国人提供商品流转,大夫医生為国人健康提供保障,艺术家为国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求,等等。“因材施教”,正是為国家与社會的发展,培养和社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材。
“温故而知新”,只有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孔圣人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和“温故而知新”思想,正确的指明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式,為国家与社會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我最欣赏孔子的教育名言:因材施教。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他对于教育上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他提出的很多思想都十分超前,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不被接受的,孔子说,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主张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充分了解学生之“才”,才能因其“才”而施教,那么如何来确定学生的“才”呢?孔子提出了两个方法。
第一就是听其言,就是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去了解学生的日常和特长,然后根据他的性格和特长去施行不同的教育。
第二就是观其行。也就是观察这位学生平日里的行为举止,进一步来查看这位学生的品行。
将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外表,也要看重学生的内心,这一点对于现在教育也很适用,现在教育中,老师往往对学生缺乏了解,除了课堂上的接触,生活中则接触的十分之少,对于学生的性格和特长都缺乏了解,不知道他们的特长,这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十分不利的。
在现代教育中,虽然都认可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观点,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应试教育中,却很少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应试中,以灌输知识为主,看重成绩,至于学生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多少,则完全不考虑,评判学生的好坏,有时也以成绩为主,如果在现实教育中,也能真正将孔子的因材施教结合死啦,对于当下的教育,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