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别人推荐《物语》系列,总有人说看不懂。我想一方面是不太适应新房昭之的镜头语言,另一方面,是不太理解物语的本质。我着重来说一下后者:
物语的本质是青春伤痕文学。可能用这个词来概括会有些不太准确,具体点说,物语是西尾维新对于青春诠释,对于成长的解读,是对错误重新审视、改正之后再自我接纳的过程。
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设定:“怪异”。
怪异是什么?实际上怪异就是人物内心的在现实中的具象,或者说,是人物内心的缺陷本身。黑仪将对母亲的思念和烦恼全交给了螃蟹,从痛苦中得到了解放,但是作为“等价交换”也被带走了重量;神原骏河因候请求恶魔为自己实现愿望,左手化成了怪异“猿猴之手”;班长因为内心巨大的压力无处释放,而被障猫附体,在夜间肆意破坏。
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压力,烦恼,自卑,每个人也都曾因为自己的错误而自责,因为不确定的未来而迷茫。物语正是将这种现实中的问题带到了故事中,再以“怪异”的形式将人物的心理缺陷放大,通过对于自身缺陷的分析、改正、接纳,最终将怪异退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人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缺陷,并尝试去接纳他们”这个道理传递给观众。
带着成长与自我接纳这一思想再次去物语,会发现物语中的很多观点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
人只能自救,不能拯救别人(忍野咩咩)
-
青春,凡走过必留下伤痕。(伤物语)
-
要直面自己的感情,深埋在心底的爱情和压力,可能会成为定时炸弹。(猫物语)
-
只要蕴藏着想成为真物的意志,伪物就比真物还要来得真实。(伪物语)
-
不要回头,不要试图改变过去。(倾物语)
-
要能爱上最讨厌的自己,要能爱上任何样子的自己,要成为像神明一样的自己才行。(囮物语)
《终物语》中,历与扇讨论了“什么是正确”这一话题,一直在纠正错误,这样能算正确吗?正确与错误,又该如何界定?
终物语故事的中心还是“自我接纳”。忍野扇从阿良良木历的“自我批判精神”中诞生的怪异,实际上她也是历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忍野扇就是物语本身”,因为物语所有的故事,都是每个人在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
在物语的故事中,没有被彻底解决掉的错误,每一个事件造成的影响都会持续存在,一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之后依然会引发新的问题,千石抚子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这是物语故事的一大特色,西尾维新本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对自己之前的创作进行审视,不断的发现其中的漏洞,并且引申出新的问题,再由故事中的人物去再次纠正。这种纠正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成长。
扇对历说:“我即使没有能让历的青春变得更美好,但至少让它变得更加正确。”
历在一次次自我批判中纠正了各种问题,也同样因此引发了很多新问题,这是一个艰辛而痛苦的过程,但就结果而言,扇的存在的确让历的到了成长。所以历在扇即将被黑暗吞噬的时候舍身救下了她。历在最后一刻完成了对于自我的接纳,也自己拯救了自己。
反思、纠正、自我接纳。西尾维新用了两百多万字,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而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它的过程。
*
我们都知道,《物语系列》是西尾维新的轻小说作品,由台湾插画家VOFAN负责插画。该作由新房昭之负责监督制作成动画《物语系列》。
《物语系列》作品描述了著一名高中少年”阿良良木历”与少女们遇到许多日本民间传说的怪谭故事。但是本作品却一般怪谭故事不同,不以击退妖怪或寻找事发原因之类的解谜作为主线。作品当中有大量的对话,基本每一集都有长篇大论,这也是物语的一大特色之一。物语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故事的推进,并加入了许多后设以及对社会和其他作品的讽刺。
《物语系列》拥有两种强烈的风格,一个是西尾维新悬疑推理、轻松活泼的笔调、还有全篇的话痨,另一种是新房昭之监督的动画的画面颜色色彩拥有强烈的对比,背景的无意义填充,还有专注的新房45度仰视。西尾维新写物语基本以对话进行故事的推荐,通篇的话痨属性,这个属性恰恰跟新房昭之喜欢弄些看起来很奇怪却很有氛围的背景拥有强烈的相似性。可以说,话痨加无意义背景填充,简直是天衣无缝的组合。
《物语系列》观赏时最好按照动画的顺序,因为西尾维新写小说的时候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在我看来他的随意性可以随意完善物语系列的世界观,以便以后写更多的剧情。动画观看顺序为:化物语、伪物语、猫物语(黑)、猫物语(白)、倾物语、囮物语、鬼物语、恋物语、花物语、凭物语、历物语、终物语。
由于新房昭之的制作动画特性,把很多细节用画面填充细节的方式告诉我们,因此,就好像看MAD一样,由于画面闪的太快,要看到字幕需要暂停去看,如果认真仔细的去看这部动漫的话,24分钟的动画,估计要看个28分钟才会看完。但是,如果不去看画面的字也并不影响我们去观看这部动漫,MAD风格的闪现画面文字,只是细节的补充和完善,对主要事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我建议如果喜欢这部动漫就该认真得暂停去看字,如果只是单纯的补番,那就没必要去暂停。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