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反派誉王萧景恒(琅琊榜萧景桓最后说的话什么意思)

怎么说呢,誉王其实还不算是最大的反派,但从某些角度来看,他确实是挺可怕也挺可怜的一个角色。尤其是他在九安山谋反失败关在牢笼里对梁帝的质问,那歇斯底里的哭喊就只是为了一个真相的时候,真心让人觉得他可怜。但是可怕又是在哪些方面呢?

视人命如草芥,过河拆桥

梁帝曾经说过,誉王是最像他的儿子,言侯爷也说过,誉王跟梁帝是一样的,而事实上,誉王的行为举止,确实是跟梁帝非常相像,最明显的,大概要数过河拆桥这一点了。梁帝过河拆桥的作风直接就在哄骗玲珑公主这件事上。虽说一开始滑族已经灭国了,滑族人举国归顺,降而复叛,但梁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王之路,哄骗玲珑公主生下誉王,对玲珑公主一众归顺的滑族人再次歼灭之后,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反而继续利用玲珑公主的儿子为自己的江山铺路,这就很不讲仁义了。之后,在璇玑公主的筹谋之下,金陵城风起云涌,扶持自己上位的兄弟姐妹,儿子媳妇,为自己守护江山的将领战士,数万人的性命全然不顾,直接就地屠杀,称他为杀人狂魔,一点儿也不为过。而这一点,誉王学的十成十。

不管秦般弱是为了什么目的留在誉王身边的,但她毕竟一直对誉王也是尽力扶持,费心经营,可是当梅长苏出现的时候,秦般弱的地位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如果说对于秦般弱这样一个谋士来说,没法扶持自己的主君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被慢慢弃用可以理解,那么对于一心将他当做亲生儿子,全心全力照顾,协助的言皇后,他仍旧是这样的态度,就显得很没有良心了。大家可以看看,全剧中,他对言皇后可有一丝的感恩和感激?言皇后被打入冷宫之前,还会问誉王的情况才愿意接旨,可誉王至死都没有提及一句对言皇后的下场如何,仿佛两人之间,真的纯粹就只有利益的勾连。

典型的过河拆桥,典型的忘恩负义,典型的是人命如草芥。尤其是私炮房这件事,足以见得在他的眼里,人命,百姓,不过都只是自己踩在脚底下的杂草,废物罢了,死就死了。

表面仁义道德,实则蝇营狗苟

梅长苏说过,梁帝的一生,经历了两场这样的战事,一场他是进攻者,而他赢了,得到了江山和睥睨众生的权力,另一场则是被进攻者,也就是九安山的那次,而这一次,他也不知道自己赢了什么。誉王其实也是一样的,原本在十多年跟太子的夺嫡之争中,他一直都是抱着希望的,但后来,太子倒下,靖王起来了,而他早已经失了人心,百官口诛挞罚,最后被幽禁起来。而这个时候,就像皇后说的他至少还是个亲王,可他不甘心,也不满足,秦般弱和夏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拿着玲珑公主的那封信,把那封信当做了王牌,成功的激起了誉王的战斗心。可要归根究底,这也不过是誉王的一个理由而已,一个说服他自己讨伐自己父亲的理由。在这一点上,他不比梁帝高尚多少。他和梁帝太像了,以至于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是他可以用来算计的。

举个例子,誉王无论对谁,都是一副温和有礼,彬彬有礼的样子。为了讨好梅长苏,他可以亲自上琅琊阁去求取麒麟才子身份的答案,他可以厚着脸皮,一次次去让人搜集好物件给苏宅送过去,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枕边人和枕边人的家人当做自己进阶的铺路石。可怜的朱樾,前前后后就只出现了那么一两次,还成了誉王再私炮房事件中的背锅侠。就连太子都会吐槽誉王平日里就总是一副尊崇名仕,礼贤下士的样子,可见他给自己树立的形象有多么的虚伪,甚至让人背脊发凉。当然了,这也是跟梁帝学的。梁帝在上位之前,跟言侯爷,跟林燮拜把子,一起读书习武,一起打江山,可是上位以后,他就变了,是真变,还是回归本质,不得而知。明知言侯爷跟林乐瑶有情,还硬生生的抢走林乐瑶,为了巩固政权,不惜拿自己当做筹码去哄骗玲珑公主,为了保护自己的皇权,亲儿子都杀,为了不听到关于自己忌讳的赤焰军事件,他能把十多年来战功赫赫,在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亲儿子靖王排挤在外,让他在战场上受苦,在皇城中受累,甚至身心俱疲。而最后,他老了,很多事力不从心了,才又想起靖王母子的好,还想着在晚年颐享天年。两父子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精于算计,翻脸无情,可怕至极。

最可怕的,大概还是自私这一点吧

誉王就像一个没有任何情感的机器,虽然也有情绪的起伏,但那完全是跟他想要抓住的皇权有关,当初,他发起九安山叛变的时候,很多事就已经算计好了。有句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誉王压根不符合这句话的定义。对于他自己的老父亲,他质问,他想要答案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他在死前的那封血书里说的,活着是想要让梁帝亲手裁决他,悔恨终身。这是多可怕的算计啊。
他既然已经相信了玲珑公主的那封信,认为梁帝对自己只有利用,为什么还有自信觉得梁帝裁决自己以后会悔恨终身呢?大概是他知道,梁帝曾经也对另一个儿子有过悔恨,那就是皇长子祁王,他的大哥。当初,祁王自尽之前,见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誉王,当初的誉王站在穿着囚服的祁王面前,仍有些稚嫩和不安,而祁王希望誉王传达的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这样的一句话,他是默默的掩下,没有提及的。如果说,当初他能及时将这句话传达给梁帝,是不是很多为赤焰军,为林燮,为祁王求情的人,都可以幸免于难,甚至祁王自尽后,他的身边人还能有个稍微好些的下场?又或者,梁帝是不是还能感念亲儿子,还能对祁王的悔意浓烈一些?

可是,这样的话,他默默的吞下了,就只是因为祁王是阻挡了他上位之路的人,亲兄弟,也不过是一块垫脚石,不值一提。誉王的自私,体现在很多细微的剧情上,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而言之,誉王的可怕,是人心上的可怕,而并不仅仅是人性上的,他的可怕,早在他成为和梁帝最像的儿子那一刻就开始了。

誉王与太子夺嫡之争中,誉王确实是比太子有才干,为人宽厚,而且有皇后的用心支持。

可撕开这层伪装,他就是个薄情寡义、不择手段的人。

结党营私

为了让吏部尚书何敬中能安心为他办事,誉王听从秦般若的李代桃僵之计,找到一名替死鬼,让刑部配合,换出何文新。

从这一件事可以想象,他利用刑部和吏部做过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贪污受贿

沈追查出,以前誉王太子赈灾时,将八成救济款收入囊中,令灾区百姓没东西吃,导致很多百姓抢夺粮食,暴行四起。

皇帝很失望说,誉王平时收了一些不义之财,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可想而知,誉王贪污受贿之多。

拿人命作为晋升的”垫脚石”

梅长苏告诉誉王,太子利用私炮房谋利的事情,想借此弹劾太子。但誉王听后,为了加重太子的罪责,安排人去引爆私炮房,上百条人命因此伤亡!

如此草菅人命的人,大臣们都深恶痛绝,也难怪沈追巴不得天上的雷把誉王劈死。

他的心中只有皇位,没有感情

为了对付靖王,他不断地要求言皇后为他做这做那,牵制越贵妃和太子、挑衅静妃、搜芷萝宫、包括最后逼着皇后参与谋乱。

他从来没想过言皇后的感受,没想过最后她会受什么样的惩罚。

为了皇位,他忽视多年为他默默付出的妻子,让谋士秦般若当成最重要的人。

结果呢,誉王一想到能把麒麟子掌控在手中,就把受挫的秦般若扔在一旁。

你说他是不是渣?

眼看王位无望,他利用假诏和假兵符,举兵谋逆,用刀指向自己的父亲。

你说,一个人眼中无父无母、无君无臣、无妻无子,只剩权力,只剩权谋,只剩利益,这样的人该有多可怕?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0830.html

(0)
上一篇 2023-02-04 14:28
下一篇 2023-02-04 14: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