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说雪莱的感情史?你怎么看,如何看待雪莱第一次婚姻

法国小说家、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雪莱传》,对雪莱的作品并无多少评述,对雪莱的生平则有精彩的描写,特别是情史,间或论及他的好友拜伦(莫洛亚另著有一部《拜伦传》),并得出了许多道德教训来。

雪莱讲求变革,但在私德上却是个持守甚谨的人物。他19岁时与16岁的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私奔并结婚,是认为因为自己的教化,哈丽雅特才受人排斥,自己应负上责任;后来,他遇见第二任妻子玛丽·葛德文——对,就是那位19岁便写出《弗兰肯斯坦》的玛丽——时,是认为哈丽雅特与他再无感情,并有了情夫之后的事;在雪莱短暂的一生中,有好一些爱慕他愿为他献身的女性,对她们中的一些人,雪莱亦顶礼膜拜,视为女神,惹得哈丽雅特和玛丽吃醋,但他从来是发乎情止乎礼,只发展柏拉图式情爱。一旦发现倾慕的女性贪恋虚荣与俗世玩乐,她们在雪莱眼中就会从天上掉到地上。

与雪莱相比,拜伦则是卡萨诺瓦或他自己笔下的唐璜一类的人物。在私生活上,在恋爱史中,拜伦毫不遮掩地左拥右抱,勾引有夫之妇,然后又绝情地弃之如敝屣。19世纪早期,几乎全伦敦的人都在热议,全英国的人都在八卦拜伦。照莫洛亚的说法,拜伦发现,虽然表面上,卫道士都对他指指点点,其实暗地里都极度歆羡。拜伦每到一个地方,不少上流社会的仕女都要借了侍女的衣服,乔装打扮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一睹其风采。雪莱与拜伦相识,与一位仰慕雪莱而后成为拜伦众多情人之一的女子有关:玛丽的妹妹克莱尔。克莱尔得不到雪莱,誓要找到一位能与雪莱相匹敌的人物——她最后发现了拜伦,写了好几封信给拜伦,主动献身,拜伦当然不拒绝。克莱尔怀孕后,拜伦抛弃了她。雪莱为了克莱尔的利益,开始与拜伦有交涉,此后成了莫逆之交。雪莱去世后,拜伦主导了那场有名的希腊式葬礼。

拜伦曾对雪莱解释了自己为何多情:“我们拜伦家的人,都是年纪轻轻都夭折了……无论是我父亲家的人还是我母亲家的人,他们都死得很早……我也会这样的,这倒也无所谓,但我要及时行乐,充分享受我的青春。”仿佛一语成谶,拜伦死于青春,雪莱也一样,30岁便死于海上,这个世界上少了两位神仙般的人物。

雪莱(PercyShelley)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在其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中,他完成了多部不朽名作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致云雀》、《西风颂》等,其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直鼓舞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雪莱给她的爱人玛丽雪莱(MaryShelley)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情诗。玛丽雪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曾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名著《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这对才子佳人堪称神仙眷侣,他们之间的爱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有一首《致玛丽》非常有名:

  译文为:

  哦,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眼睛,你那甜美的话语声,似小鸟向常春藤荫寂寞忧郁的伴侣,倾吐爱情时的婉啭嘤鸣,那天地间最甜美动听的乐音!还有你的秀额……更胜过这蔚蓝色意大利的天空。亲爱的玛丽,快来到我的身旁,我失去了健康,当你远在他乡,你对于我,玛丽,亲爱的,就象黄昏对于西方的星辰,就象日落对于圆满的月亮,哦,亲爱的玛丽,但愿你在这里,古堡的回声也轻声低语:“在这里!”

  玛丽16岁豆蔻年华之际和雪莱相识,他们在文学方面志趣相投,互生情愫。雪莱年轻有为,当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诗人。雪莱为玛丽美貌、气质和才华所折服。1816年玛丽20岁时,他们正式结婚,婚后一直琴瑟调和,伉俪情深。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们经常饮着托卡伊的美酒,写诗唱和,为彼此带来灵感和才思。在雪莱的影响下,玛丽于1818年创作了《弗兰肯斯坦》—一部在其作者逝世15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备受人们关注的伟大著作。

  1822年,雪莱在海上因风暴而船沉失事,年仅30岁。玛丽伤心欲绝,立志整理雪莱的遗作,相继完成《雪莱诗遗作》和《雪莱诗集》,成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品。终其一生,雪莱和玛丽都在感情上彼此相依,思想上碰撞交流,事业上互相支持。玛丽编的《雪莱诗集》,在几乎每首诗前都有大段的前言,记录了夫妻俩的生活往事和思想探讨。比如雪莱怎么鼓励玛丽进行文学创作,赞美她在写作上的才华;比如玛丽怎么和雪莱一起欣赏自然美景,钦佩他的天才和热情。

  玛丽雪莱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爱人:“他的天才和品德曾是这个世界光荣的冠冕——他的爱一直是幸福、和平与善的源泉。”——《雪莱夫人有关1822年诗歌的题记》

雪莱的感情史令人艳羡,浪漫而真诚,载入史册,永远芬芳。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0907.html

(0)
上一篇 2023-02-04 16:33
下一篇 2023-02-05 0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