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些所谓专治熊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做法,要么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要不然是暴力镇压孩子的行为,甚至用恐吓的手段,其实培养的不是孩子对于规则的认识,而是对于权威和暴力的盲从,但这样做一般都没什么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对于熊孩子,要通过指导具体的行为才能培养其规则意识。
我们都知道想要孩子有规则意识,可是有这样意识不是一下子你告诉孩子,他们就可以学会的。你真正需要做的,是指导他的具体行为。才能培养出孩子在未来几年中的规则意识。
在孩子去公共场合之前就打好预防针,给孩子顺利明确的期望,不断地提醒她规则是什么样子的,还有温和的提醒,强化他的行为告诉他该怎么做。比如说去图书馆之前提醒一下,在路上提醒一下,进入图书馆之前再提醒一下。
提醒的内容是什么呢,要尽可能的多说一些,让孩子理解这样的场合是什么样子,别人在图书馆都在干什么,所以你不能不乱跑,说话太大声。会干扰到周围的其他人,他们也给你一样是来安静选书的,可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说话,要先说好,你好,要人帮忙要说,请不小心碰到别人呢,不能够不理不睬要说对不起,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要记得表扬孩子致命的强化。他们的行为,但是就像我在前面的节目中收获的一下表扬,不能简单地说是你好,要对具体的行为进行称赞。
二、对于孩子公众场合闹情绪行为不要立刻制止要适合缓解冲突,脱离场景。
熊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不要急着去校正孩子的行为,立刻离开就好。也就是说孩子表现得不好,你不要立刻大呼小叫,或者是当众打骂你的孩子,如果你立刻大呼小叫起来,或者是长篇大论的教训他,他被情绪支配者,其实是听不进去的。
这时候,你只是会觉得尴尬甚至愤怒,接下来的场面很可能会更加难以收拾,所以,你最好的举动,就是带着他离开。而不是跟他在饭店、街道、商店、甚至在电影院继续的冲突,在原地发脾气,或者是当场的惩罚,这样对孩子不好,也只会让你更加的心烦和生气。
这个时候离开才是真正的尊重的这个公共环境下的其他人,不然的话,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跟还是本身就很难心平气和地沟通。等你们俩平静下来的时间,然后再慢慢的教育孩子才有效。
三、对于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要早培养从点滴的基础做起
第一条和第二条,其实是一些应急的方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就应该尽早地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
比如,想要孩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好,往往意味着孩子坐着不动,这其实是违反还是天性的大多数孩子天生爱动,想让他们保持安静,本来就不容易。你能怎么做来帮助他培养静坐的能力了,平时吃晚饭的时候,就要孩子练习静坐。
其实,两岁孩子能坐上5分钟就一定是一项重大的成就了。所以你要确保你的目标是合理的,如果一开始就要孩子屁股不理板凳坐15分钟,这是非常困难的,你需要分解目标。你可以在餐桌上给孩子放一个专门的计时器,一开始是5分钟,还是习惯之后再讲2分钟,一步步训练上来,对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礼貌用语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生活中的行为规矩,是需要你在这几年内不断的重复的,并提醒孩子,如果还是听到你的命令都听烦了一得,换一个轻松的口气,比如说是哪个小家伙刚才说话声音这么大呀!最后呢,我还要到了两句啊!刚才我一直在讲怎么培养孩子的。
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身教大于言教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你的孩子一直在看着你。想要你孩子不做熊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先不要做熊大人。很多成年人啊,自己的社会规则,一直就不强,比如说出门吃饭的时候会注意餐桌礼仪在家呢,就很随便,要孩子吃饭不说话,自己去随意侃大山,要还是跟别人打招呼,说再见,自己在家里却不会跟家人亲切的问候,或者是告别。
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相反的,或者是混合的信息,孩子的认知本身就不成熟,还分不清楚,在不同场合这些细微的规则的变动,所以当然就无法内化规则的意义,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觉得还是讲的也不听,这很可能是大人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他就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呢,所以在孩子学习规则的早期,你要给他一个清晰的规则界定这里的大原则,就是保持一致性。
,我是一个四岁半孩子的宝妈,谈不上教育孩子,只能说是带孩子的经验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老一辈的说法对于现代的孩子还适用吗?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人涂抹。他一出生,就是一个小小探险家,各种好奇心,而且学习和模仿相当惊人。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最亲密的人。父母要耐心的指导,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与其说教育熊孩子,不如说引导熊孩子。
1.给孩子做好榜样:要求孩子诚实,父母不能撒谎;要求孩子讲卫生,父母不能饭前便后不洗手。父母之间互相尊重,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效仿之。家里立规矩也要趁早,现在都管不了,青春期叛逆的时候该怎么办?比如吃饭规矩:吃饭先喝粥、不能吧唧嘴、吃完饭才能离开餐桌等等,也可以说是习惯。我孩子有时候生气的样子、说话的口气、偶尔说出来的一句话,我发现都是我和宝爸平时做过说过的,我们俩都深深的检讨自己。
2.赞赏孩子的“成就”: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拿筷子吃饭、第一次学会穿衣服,父母都要适当的鼓励与赞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说:妈妈觉得你可以的、这一次比上次做的好等,他每一次独自完成,自信心也会增加一点点。但是也要接纳孩子的失败,即使天才儿童也会有表现不好的时候,不要斥责或处罚,唯有你的接纳,孩子才会有机会从中获得信心,随着年龄慢慢增长,他心里有事也都会和你分享,因为妈妈总会给予适当建议(犯大错也得打屁股)。当然如果宝爸管孩子的时候,其他人不能过去护着孩子(包括关禁闭),只能让孩子错误的认为他做的是对的;只有他承认自己错了,其他人再过去给予安慰。孩子心理落差也不至于太大(全家人都训我等等)。
最后,教育孩子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当妈的平时只能多多的看一些育儿书,选择性的参考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小树的长大也要慢慢的修剪,在育儿这条路上也会一直走下去,愿你和你的孩子永远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