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中从来不缺少描述自然生活的文字。究其原因,古代大都是战乱或政治的缘故,文学家们被流放到远无人烟的蛮荒之地,与大自然第一次亲密接触;现代的呢,则是因为厌恶城市文明,想返回古典简朴的农业社会,所以作自我流放之举,主动拥抱自然。这种自然文学的楷模古代的当然是屈原和陶渊明,至于现代的我想来想去最佳代表还是刘亮程(代表作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韩少功(代表作《山南水北》)。说实话,对文人描述田园自然生活的文字,我从来没有好印象,对古人尚且没有好感,更何况是现代人。以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为例。这位担任海南省文联主席等众多要职的著名知青作家,自称对农民有着深厚无比的感情,因此生活起来也别有风致,一年之中半年时间居住在城市,另外半年时间选择隐居乡野,过一种“你挑水来我种田”的农耕生活,《山南水北》正是这种乡村生活的点滴集结,一经出版,很受城市大众知识分子的喜爱,多夸为文字灵清自然,有山水的精气,乡野的韵味,如此等等。其实,这样的文字不能说不好,用文人的笔调说土话,文人的眼光看乡野自然,韩少功的文字算不错的了,但是不知怎地,我读之后还是颇为失望。自然,乡野,农村,在他的笔下只不过还是他远距离观照/书写的对象而已,所谓的拥抱自然,回归乡野,更多的还是一种文人故作的姿态罢了。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