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励志,可能首先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古今中外各种励志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听过不少,既有各类名人也有很多普通人,包括现在不少选秀达人节目的初衷,可能也是想表现普通人的奋斗历程和传递坚持的信念吧。
今天说的这个故事,为了保护隐私,姑且称之为Q君吧。
Q君的家在一座普通的小镇,家里有奶奶和爹娘,还有姐姐和两个弟弟,Q君排行老二。虽然家里不富裕,但依然对子女的教育很看重,姐弟三人也很努力,学习成绩在学校各自的年级里都排名靠前。
出现变故的那一年,爹从脚手架上跌落,伤的不轻,住了几个月医院。虽然包工头也拿出些钱来看病,但远远不够,后来人也不见了。
爹出院后,家里已经为看病借了不少钱,由于爹娘平时和善助人,这些钱都是穷帮穷的穷亲戚给凑的,用Q君娘的话来说,这可啥时候能还清啊。
一天夜里,Q君迷迷糊糊地好像听见娘在与姐姐说着什么话,他爹不时在旁夹杂着几声咳嗽的叹气。
第二天,正在读高二的姐姐没有去上学,Q君的娘说是你姐姐自愿的,她想为家里分担一下压力,姐姐冲他笑笑,他没有笑,因为他看见姐姐的眼睛有点肿。
后来Q君与弟弟相继考进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吃住都在学校,哥俩吃饭基本上是馒头配一点素菜,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也只是吃个半饱,因为家里的收入实在不够,还要时不时还些给爹看病时借的钱。
Q君还总结出了经验,吃的少点学习起来效率特别高,这让来看他们的姐姐又多塞了些钱,这些钱本来是姐姐准备留下买身衣服的钱,是婆家下的聘礼,而聘礼的大部分还了外债。
后面再来学校的时候就变成了姐姐和姐夫,姐夫不会怎么说话,就是经常趁姐姐不注意的时候,再偷偷往弟弟的兜里塞钱。Q君知道姐夫家也不富裕,为结婚也欠了外债,每次他向弟弟使眼色时都被姐夫用身体挡住。从那时起,他和弟弟开始管姐夫叫哥。
后来Q君从一所211大学毕业了,期间虽然他说不要家里的钱,但姐姐姐夫坚持每月往他的卡里打钱,这次本来不准备考研的他在姐姐姐夫的一再坚持下还是妥协了。工作后他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无论娘怎么苦口婆心的劝,甚至以不认他为“要挟”,他都说等等。
前年他给姐姐姐夫在县城买了房子,房产证上的名字是姐姐和姐夫,还付了个首付买了个门面房,让他们夫妻开了个蛋糕店。当公务员的弟弟弟妹听说了,提出也要分担些,甚至带着现款过来,也被他拒绝了。
至于家里的外债,Q君早还清了,是他带着弟弟挨家挨户去的,还付了各家一笔不菲的利息。
每次回家,他总是与只有三两酒量的姐夫喝多了,而姐夫只会说“我娶了你姐,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此时的姐姐会嗔怪他“又让你姐夫喝多了”。直到爹娘出来后,他们的闹腾才结束。
Q君的爹娘终于答应要来他的大房子住一段时间了,因为他告诉他们,自己有了个女朋友,人挺好的,所以想让爹娘先见见。
晚上爷俩唠嗑的时候,爹对他说,当初你娘没有骗你,是你姐主动说不想上学了,本来爹是觉得你姐功课好,想让你先休学,是爹不好。
他埋下头,轻声说“我知道”。
我也说一个故事吧,一个“差”环境给我好运气的故事。
一个“较差”的环境,往往能让你更快的脱颖而出。
这个班学生成绩有多差?第一名是复读生,月考500左右,一年后大概有希望去二本。
晚修=赌球大会,半个班的同学敞开了讨论今晚怎么赌。
早恋、打架、嗜酒……
然而答主很幸运
答主作为一个学渣,之前在重点中学向来都是爹爹不亲奶奶不爱,老师恨不得开除而后快。(家里有关系,花了五万块钱买进去的)
到了这里,第一次月考竟然能考到班级前20名。虽然答主很用功,主要原因还是同学太水。
答主感觉到自己在进步,建立了初步的信心
同时老师也把我当成那二十来个可以培养的学生来看待,鼓励和建议多了一些。
于是……答主更有动力了
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答主一年后的高考成绩刚好高出市第二名50分
我认为,如果我没有换一个反差巨大的环境,我的复读结果不会有多大起色。
如果没有脱颖而出的这个经历,我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也不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不会这么拼命。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温水煮青蛙地慢慢接受自己很平庸的事实。
很巧的是,我大学毕业后,仍然受益于差的环境
我本科毕业后,进了一家被追捧的名企,高薪,高素质的同事,名企光环,应是顺境。
干了两年半,很遗憾,我毫无建树。
刚入职半年,我就已经意识到,尽管我非常努力,仍然不如同时进入的一些同事优秀。
我变得迷茫,至少一年半的时间里,我非常沉沦,进步很小。
很现实的是,当我在职场中表现普通。
那么很多有形、无形的资源都离我而去,跑到更优秀的同事那边。
后来我陷入困境,去了一家待遇、各方面素质都算是中等偏下的公司。
我的工作表现轻而易举的超越了我的同事,甚至我的上司。
这家企业发展得比较快,仅仅半年,我从一个基层员工,晋升为主管,再晋升为部门经理,现在干着总监的活。
经常有猎头找我,提供的机会都是半年多前无法想象的。
因此,我认为,对很多人来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有道理的。
逆境往往能给我们更多的正向激励,更容易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动力。
比较适合像我这样缺少强烈自驱动力的人吧!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