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能赢得“尊刘贬曹”喝彩?
文丨姜卫华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备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战争环境下度过的,可谓鞍马劳顿,倥偬数十载,终于成就大业。作为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若论他们的德行、品格,曹、孙则远远不如刘备。刘备立身处事所表现出的品格特点,虽属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范畴,但作为政治家的品格而言,至今仍不失为一面光亮的镜子。
据说,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之子刘贞,西汉元狩六年(前116)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不及时向皇帝缴纳贡金,失去侯爵之位,于是家道没落,世代成为涿县人。
刘备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虽然处境艰难,但他却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坚信终有一日能够摆脱贫困,干一番大事业。小时候,家中有株大桑树,遥望如同车盖,刘备与同宗族中的小孩在树下玩耍时说:“我一定会坐有羽饰华盖的车。”叔父刘子敬听到后,当下斥责他:“不许胡说,你想招来灭门之祸吗?”可见其志不在小。
刘备平时不大讲话,喜怒不形于色,但很善于接近他人。由于他喜欢结交天下豪侠,所以周围聚集了包括关羽、张飞在内的一批有作为的年轻人。东汉末年,朝政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军趁势而起。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正规武装力量,任平原相(县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吕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于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到之处都深受礼遇和尊敬。而且,他的这种政治品格也使他能够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三顾茅庐感动军事家诸葛亮为其卖命。
建安十二年(207年)末,徐庶拜见刘备、刘备非常器重他。徐庶就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最后在221年,以汉室之正宗后裔的身份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刘备对诸葛亮始终非常爱惜、尊重。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等。《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仁政”赢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三国演义》一书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它贯穿于整个小说的始末,特别表现在对刘备、曹操两大集团代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以儒家道德思想为核心,糅合民众情感,不仅反映了封建正统观念对统治权威的影响,更表现出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影响下,人民政治上向往“仁政”,人格上注重道德的价值观念。
223年,刘备为了兄弟两肋插刀,执意要为下属关羽报仇,发动了对吴战争,不幸失败。同年四月,郁闷至极的刘备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谥号为“昭烈”。
说白了,好统治的,听话的,就是“义”,反之就是邪魔歪倒.我发自内心欣赏曹操这种真英雄,曹操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英雄,而刘备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人,曹操打天下,一方面是为了成就霸业,名垂青史,让自己拥有成就,而更重要的,是他要平定诸侯,还天下百姓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因为,诸侯不是靠嘴皮子说就能统一的,只有利益不统一,永远不会和平,只有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打!而刘备,则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举个例子,当年关羽被吴国杀害,刘备为了一己私仇,而将天下百姓生命于不顾,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死了多少人.记得曹操哭着斩杀陈宫吗?其实是陈宫找死,他自己就不想活了,曹操最后说是沙子进眼睛了,曹操何尝不感激陈宫当年的不杀之恩,但是他为了大局,为了天下,必须要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他才要宁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只有他活着,才能带领众人平定天下,
综上所述,拥刘反曹,必然是古代统治者通过小说途径来跟进一步影响人们思想,方便统治的一个渠道.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