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是不是个大网红,流浪大师怎么成了网红

对不起,恕难苟同!

1、流浪大师能走红,更多的是依靠外表。

衣衫褴褛、形象邋遢,却满腹经纶,满口文章,引经据典,信口拈来。这打破了常人对流浪汉“精神失常,语言不清,文化程度低……”的印象,不禁好奇心作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完全有能力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却为何要流浪呢?

他的案例,就有点像去年红极网络的“面筋哥”,都是内外在的强烈反差,勾起了人们强烈的猎奇心理。

2、流浪大师,其真实才学也就大学教师水准。

从网上诸多视频来看,流浪大师口中经常说的,是引经据典,谈论国学,有时也针砭时弊,谈及当下人们有所共识的社会弊病,其真是才学,应该也就相当于大学中文系教师的水准。要称之为大师,实属过誉。他自己也很诚实的承认这一点。

说到大师,有必要强调一点,不是书本知识学的多懂得多,就是大师。真正的大师,是要在学的多懂得多的基础,还能立言著书,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建树。

3、“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是一句营销效果极佳的广告语。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是人们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的批评。很多真正有才学的人都在埋头苦干,不图名利,所以可能一生都籍籍无名,很多中科院的院士就是如此。而有些人,并无真才实学,却一心贪图名利,善于营销推广自己,最终也博来名利,但也最终难逃群众法眼,只落得个小丑名衔,比如前一阵子很火的翟天临。

(图:布鞋院士)

但实际上,很多身在殿堂的大师,是名副其实的,只有少数是名不副实的伪大师,是真正的小丑。也还有一些隐藏的比较深的伪大师,由于群众的文化认知不甚太高而使他们暂享虚荣,总有一天,他们会暴露自己只有半调子墨水的内肚,不堪的从神坛滚落。

所以,在我看来,“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放在这位流浪大师的案例身上,就是某些人有意宣传推广他的广告语罢了,只不过,这句话确实能抓住人心,效果极佳。

目前来看,这位流浪大师的说言所说都是比较普遍而真实的道理和价值观,其好读书、劝导众人读书的言行也是传播正能量的善举,另外他不收人钱财,做着捡垃圾的公益事业,所以可以这么说,他有一定的真才实学,也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称赞的。只不过,称他为大师,则过矣。

最后,我想说,希望他浮夸的外表不是为了利益而做的刻意营销,而是超脱世俗的从容,是遵从内心的真实。这样就值得人们尊敬了!

———————————END———————————

作者:欧阳子,诗人、文艺评论者、资深传媒人。一眼阅文史美哲,一眼读广告经济,一手写诗文评论,一手撰故事小说。小隐于市,笔耕不辍,欢迎关注,诚邀批评!

开门见山:我不认同!
大师是对人的美誉,一般指造诣深、在某方面享有盛誉的艺术家、棋手、学者等等。如我们说聂卫平是象棋大师。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胡子拉碴、形象邋遢的中年男人,他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对围观者提到的知识能引经据典,信口拈来;让人感觉他学富五车,内涵深厚,从而颠覆了人们对流浪汉精神委糜,语言含混,毫无学识的形象认知。

因而,“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的网络语喧嚣尘上,传得沸沸扬扬:似乎我们生活的社会如此不公,秩序井然的文明场合都是肤浅无知的小丑在表演,而亏待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让他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对这位大师,别的领域不涉及,只说国学,尽管他谈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泛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内容;尤其是揭示了当下人们共识的社会弊病,语言中也闪烁了真知灼见。

但方式方法并不新颖,我的印象是他对书本知识滚瓜烂熟、成竹在胸;但并没有鞭辟入里的独到观点,实事求是地讲,是一位很好的国学讲师,之前没有著书立说,在学术上没有自己的建树,所以,直言不讳地说:他与真正的大师差距还有十万八千里。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是说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并没有在光彩照人的社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综合其一生可能寂寂无闻;而某些不学无术,蝇营狗苟之徒在处心积虑地经营名利。

如网上流传的某女士,论文造假,但她善于营销推广自己;再比喻前阵子很火的玉树临风的某男等,尽管某个时期博个名利双收,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后来也只有身败名裂,落个跳梁小丑的名衔。

不错“流浪大师”宣传的是正能量,所宣导的都是普遍而真实的价值观,其“聚众宣讲”目的是其劝导众人读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他身体力行给垃圾分类,这属于公益事业,是善举,展现了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地方;但如果用真正的大师标准来衡量,相形见绌!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307.html

(0)
上一篇 2022-12-22 10:50
下一篇 2022-12-22 1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