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凡是个人所亲身经历过的事,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决不会象过眼烟云那样被轻易的忘却。留在个人的记忆深处,时不时的回想起来既有甜蜜的也有苦涩的感觉。
草民百姓置身于江湖之中,如同一片落叶随波逐流,上下起伏。一个人大渺小了,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个人主宰不了的。凭运气能够生存下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那些年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吃不饱饭,饿肚子难受的滋味是不会轻易被忘却的。官方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而民间百姓很直接说就是吃大锅饭时期。通过那三年时间能够存活下来的儿童可以说是命大,逃过了一劫。类似于本博这种赶上了改革开放之后还能考上学、吃上了商品粮的人的还是少数人。庆幸,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在城市里娶妻生子,站稳了脚跟。
那些年生活的改变还是凭借个人的努力与奋斗。人人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个人的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只有靠个人利用年轻的时候艰苦打拼才能来取得。那些年本博刚刚参加工作,八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已经让人有点吃不消,还要根据领导安排一个星期至少每天加班两个小时的时间。加班工作还算轻松,就是给每个同事划考勤。活并不是白干的,这两个小时的加班费是三角钱,全月加班费最高限额就是七元钱。
那些年个人长了见识,懂得了做人的困难。计划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双轨制条件下,央企采购员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和难干的。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与大大小小的企业负责销售工作的人员打交道,那时谁手里掌握了物资的销售大权,谁就是大爷。采购人员身上带着国家计委所分配的物资计划也不好使,全凭个人软磨硬泡,两头驴抵架破着个人的脸面去蹭、去低三下四求儿子告孙子,才能把个人的工作来完成。
那些年百年媳妇熬成婆,三十年河东变河西,企业的供销业务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采购人员足不出户守株待兔,自然就有销售产品的人员主动找上门来。本博体谅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不容易,有业务用协议来满足对方,无业务好言解释让人家理解。决不干居高临下,让别人受不了的事情。
那些年对个人而言已经成为历史。经历过的时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只要是个人亲历亲为的事情是不会被轻易的忘记了。
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让人难以想象,过去闻所未闻,见未所见的新的景象层出不穷,诸如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无人操控的机器等等,时代的进步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今后若干年,只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治理以法律法规为框架、人文治理以道德为约束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会取得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成果。年轻的朋友们,只要个人有能力、有定力、有思想和有奋斗的精,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梦就看你们的了。(原创于:2021/02/06)
那些年,那些年……。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有一件事至今难忘。
小时候下午放学早,回家就得挖野菜,
喂家里的鸡鸭鹅猪。小伙伴们搭伴一起出去挖菜。有一天,只顾凑在一起玩了,天快黑了才想着菜没挖,这可怎么办?有个人提议:找一个枣刺放在篮子里,上面放一点菜,看上去挖了一满篮子菜。家长就不会批评了。我们几个都按照她的方法去做。拐着“满满”一篮子菜回家了。
天黑了还没回家。妈妈不放心,在大门口等我,我一看妈妈在门口,就有些不自在,她要接我的篮子,我吓得说:不用不用,嗖嗖地跑到了院子里。把篮子放到了小屋子里。算是平安无事躲过了第一关。 第二天早上,妈妈要剁菜喂鸡了,到小屋里发现了端倪。原以为妈妈会狠狠批评我一顿。可是,迎来的是她好是像不知道一样。
下午放学回家了,还得去挖菜。当我走到大门口时,妈妈大声说:“篮子里再别放枣刺了哈!记住 纸里包不住火!”
“ 纸里包不住火”,我终生难忘??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