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很有才华,只是用错了方向。
01
内容是:你是不是以为我不会回复你。
我回复:哈,没想到你真的在看。
十分钟后对面没有动静,我又发了一条,说,不要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回复我了,我很忙的,没时间陪你闲聊,拜拜。
然后她回复了一句,还挺傲娇。一个括号里面打了一段话,内容已经记不得了。
02
我第一次知道咪蒙这个人,要从韩寒说起。
此书每篇文章都韵味十足,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沈纹的《这个夏天你去不了》,另一篇是老王子的《合唱》,还有一篇就是咪蒙《好疼的金圣叹》。
咪蒙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文字的超凡掌控力,利用现代化语言把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率性而为、恃才傲物、自命不凡和乐观豁达在一个短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03
很多人说,如果咪蒙一直坚持《好疼的金圣叹》的创作路线,就不会落得今天这幅田地。
这么说的人恐怕连咪蒙出过《圣人请卸妆》这本书都不知道
这本书的目录大致是这样的:
庄子,你还在外星挨饿吗
金枪不倒纪晓岚
影帝郑板桥
诗意的双性恋者袁枚
孔融四岁让梨,却因不孝被杀
秦观:他的词就是一部嫖妓简史
科学家沈括决定去死
柳永:北宋方文山奉旨泡妞
文章才华横溢、长相貌美如花。更重要的是,这个人有趣。
咪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很长,一定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里的那个有趣的人。
04
另一个和她一样前后变化巨大的人是韩寒。
韩寒是我上学那会的偶像,“代笔门”事件爆发后,我还买了他的《光明与磊落》支持。之后,作家韩寒就永远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导演韩寒商人韩寒。
《光荣日》只有第一季,作家韩寒像《像少年啦飞驰》里的铁牛突然间消失……
韩寒通过新概念走入公共视线,给郭敬明指明了成名方向。但之后的商业发展,一直都是郭敬明带着韩寒玩,这俩人其实也没什么差别。
单从文学水平来说,郭敬明能获得王蒙的赞叹也不是浪得虚名,他的散文像《假如明天没有太阳》和《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都精美十足。
05
高中我和几个酷爱看书的朋友疯狂迷郭敬明的《爵迹》——这也是我看完的郭敬明的唯一一部作品,可惜的是他没写完。当时还约定以后完结了一定要通知对方。
当时郭敬明在筹备电影,接受采访时说,等自己《小时代》电影的事忙完,就会把《爵迹》完成。
《小时代》一拍就是四部,拍完才想起《爵迹》的茬,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爵迹》拍成电影而不是把书写完。
郭敬明最招人讨厌的是对利益的无止境的追求。
《爵迹》在类型电影的尝试上,风格的创新和剧情的还原上,做得都还算优秀,并不能算一部烂电影。但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郭敬明招人讨厌,他做什么都是讨厌的。所有人都抱着这是一部烂电影的眼光来看,根本不会考虑其故事、其人物形象、其技术上的尝试。
反正标签给你贴死了,你干什么都是错的。
人一旦被贴了标签,就再也难摆脱。
06
把刻薄当有趣,把冷漠当理性的年代,做一个商人总是安全的。但是大家并不喜欢商人咪蒙。
我开始很欣赏咪蒙,从我那次公众号调戏之后,就再没看过她的公众号——不喜欢绕着走就是了。有些人的行为逻辑也相当可笑,不喜欢大可不看,但是他们像神经失常的病人走在大街上,不停地呼喊垃圾是臭的垃圾是臭的垃圾是臭的……没人把他丢在垃圾场里,他却一直强调他在里面这个事实。
当年咪蒙的《致贱人》在朋友圈刷爆的时候,知乎心理学大v动机在杭州(陈海贤)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贱人也有故事》:
我当然也不喜欢咪蒙老师说的那些人。只是我并不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生气——如果你觉得被打扰,你只需要礼貌而平静地拒绝就好了。从逻辑上讲,弱小不能成为博取同情的理由,同样,感觉被打扰也不能成为破口大骂的理由,至于煽动,那更是另一种道德绑架了。
当然咪蒙老师也有自己的故事。和前面的故事相比,这个故事要励志很多。毅然辞职创业的大龄北漂,屡次引爆朋友圈的自媒体达人,语言犀利观点独特的意见领袖。在这样的故事里,她和那些死皮赖脸求她帮忙的『贱人』当然很不同,以至于她肯定无法认同这样的观点: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许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幸运罢了。
07
历史上那些名人有多少也是因为幸运才成为大家的谈资呢?
一个诗意盎然的流氓、一个一往情深的泡妞专家、一个宅心仁厚的嫖客、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侠……这种突兀的搭配,多令人向往。而干巴巴的“爱国文人”四个字,才是存天理、灭人欲,既避邪,又避孕。有时候甚至拿来当成迷幻药,让人活在社会的昏迷中、政治的昏迷中、历史的昏迷中。《圣人请卸妆》
咪蒙的小号“好疼的咪蒙”也已经改名了,这些幸运的文人也不过是时代的点缀,无论咪蒙、韩寒,还是郭敬明。
《好疼的金圣叹》活泼淘气的文字之后,结尾显得黯然神伤:
社会表彰活着的顺从者和死去的叛逆者,而文人不过是时代的点缀而已。
重点在后一句。好疼。
记得之前有解答过类似的问题,很多人在看咪蒙很火的时候其实应该关注下她的履历。简单介绍下:985大学文学硕士,曾任职于南方都市报。所以硬性条件上来说,她就比一般做自媒体的不知高了多少。
同时,以我对都市报的了解,接触的也并非是高雅的传统文学,而更多的是都市生活茶余饭后的闲谈,所以她在传统媒体的这段经历也让其对内容以及普通大众心理有了比一般人更准确的认知。
其次,不管是咪蒙,还是得到的罗振宇,其实他们都把自己定位成商人。而新时代成功的商人,一定是懂得用户需求,且同时满足他们欲望的。
请注意,我这里用了欲望二字。也就是说,他们制造的需求中,不完全是真实的,而是有水分的需求。但是,如果不制造需求,就没有流量,就无法存活。
但有时候我也在想,除了自媒体本身责任意识不够外,用户更是推动此类文章成为爆款的动力。
从商品制造者角度来说,既然我知道你心中有怨念,那我就让你发挥到极致,等你骂完就觉得很爽。久而久之,一些不能独立思考的人还真对这种只靠骂人、编故事的文章上了瘾,而且还不准别人说这是毒品。
再者就是,咪蒙最近这篇《寒门状元之死》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也是因为里面涉及了很多关于高考、阶层流动、寒门学子等公共话题。
其实,除了批评自媒体外,我想现在的主流媒体还应加快媒介融合的步伐才是,在公共民生话题领域扩大音量,好减少这些胡编乱造的谣言。
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更是保证传媒行业的权威性。如果这个行业都去瞎编故事,而不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存在的意义又何在呢?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