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是怎样的

寒武纪(距今5.70亿年~距今5.10亿年)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寒武系。

“寒武”取名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地名寒武山脉(坎布连山脉),这里的一套沉积岩首先被研究。

“寒武系”是1835年由A.塞奇威克首先提出来的。

寒武纪分为早、中、晚3个寒武世,相应地层分别为下、中、上寒武统。中国的寒武系下统分为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龙王庙阶;中统分为毛庄附、徐庄街、张夏阶;上统分为崮山阶、长山阶、凤山阶。

下寒武统海相沉积分布最广,是大规模海进的结果;中寒武世至晚寒武世初许多地方发生海退;上寒武统是最早出现潟胡相红层的地层。

寒武纪地层具有多种岩石类型,地层厚度极为悬殊,厚者达数千米,薄者仅数百米。巨厚地层是以快速沉降海盆或海槽沉积的砂岩、页岩和硅质岩等为主的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间或夹以火山岩,也有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不正常陆表沉积或地台边缘沉积。此外,还有生物礁。

岩石中所保存的记录表明,几乎所有寒武纪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上不存在重要的植物,也没有发现任何陆生脊椎动物。

在地质史上,寒武纪已出现骨骼生物,而且大部分现代具矿化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初期都已有了代表。

寒武纪时,三叶虫是占优势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分布于所有海洋环境中,几乎占寒武纪岩石中所发现化石的75%。其次是低等腕足类和海绵动物、古杯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等。植物界有各种藻类、叠层石、孢子、疑源类以及细菌等。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

(三叶虫)

全球进入三叶虫时代之后,以三叶虫为主的生物界有两个发展中心:一个是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以莱德利基虫类(早寒武世)、德氏虫类(中寒武世)、济南虫类(晚寒武世)为代表的东方动物群;另一个是南美洲、北美洲和西欧以小油节虫类(早寒武世)、兜头虫类(中寒武世)和油节虫类(晚寒武世)为代表的西方动物群。这两个动物群发展中心之间的过渡区,具有两个动物群的混生现象。

晚寒武统末期,华北区系和北美区系均有索克虫类三叶虫的发现,这以事实说明东方与西方动物群之间海水沟通已十分明显。

寒武纪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

寒武纪时是地壳比较稳定的时期,强烈的造山运动仅见于亚洲北部萨莱伊尔_萨彦岭等局部地区,主要是地壳升降的造陆运动。

寒武纪矿产以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磷灰岩矿为最丰富。此外,还有石煤、金、银、铀、钒、岩盐、钨、铅、锌等。

图片皆选自网络。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6391.html

(0)
上一篇 2023-02-21 16:16
下一篇 2023-02-21 16: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