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总发正能量,给人感觉有点假[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好像说到我了。那说说我本人吧,压抑倒是没有,看到正能量的东西,感觉很轻松,很随意,舒服的感觉,所以碰到这些东西都会转的自己的朋友圈。
再说说负能量的东西,看到负能量文章和负能量的事,明明事情我感觉很简单,总能被扯出有的没的事情钻牛角尖,让人感觉浑身冰凉之意。想像之力丰富很好,要从大局出发考虑,不能单抓一件事不放。这是我自认为负能量的事。
正能量,负能量,那是人的思维不同,体现的效果也不一样,站在中立来说,都找让自已感觉舒服的来确定,思维不同,站在不同思维考虑问题,正能量,负能量都对。人无完人,事无完事,都有互看不对的地方。
个人观念,不存在攻击任何人。
打羽毛球时认识一个叫啊彩的朋友,性格沉稳却也健谈。
啊彩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乖巧听话的姐姐,下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弟弟。
于是,她只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亘古不变的招嫌老二。
对于成长中的不公,都以她无力的抗争失败而告终。
好不容易待到她高中毕业,虽然上大学无望,但想着终于可以摆脱家庭的束缚,从此天高任鸟飞。她还是在心底暗暗雀跃着。
可母亲却只许她在周边小厂上班。姐姐可以进离家较远的外资工厂。(那时,外资的工资是小厂的几倍。)
啊彩问妈妈:为什么她不能跟着姐姐一起到外资厂上班。
妈妈以一种保护且带着侮辱的方式回道:像你这么傻(可能是妈妈没读过书,连用“单纯”等修饰词都不用。)小工厂人员少而简单,大厂人事复杂,你应付不了……
倔强的啊彩直接辞了小厂的工作,也进了姐姐上班的外资工厂。
从基层车间开始,每个流水线都挥洒过汗水。脏活、累活照单全收,从不推辞。
加上手脚麻利,工作量总是超额完成。
每个师傅和工友们都亲切地喊她“18岁”。(进厂那年她刚好18岁,如花般的年华。)
由于业务熟练,人缘好。终于在进厂两年——20岁时晋升为车间主任。
可是,天知道:在这700多个日子里,她用了多少句激励的话鞭策了自己。
在面对不公、熬不下去、要放弃的时候,正是这些散发着正能量的话犹如一道道曙光,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隘口。
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第一句就是:人生苦难重重。
并且接着写道: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既然人世间苦难重重,在我们沉迷、颓废时何不借助一些外力,哪怕是短暂的支撑也好。
人生况味,各自不同。与其每天丧着,不如扬起笑靥迎向风雨人生。
正如:“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展现正能量,不是为了掩饰生活中的狼狈,正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抒发所有的压抑!
记得稻盛和夫《活法》里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能力×热情。
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总体上处于负面状态,不管他再努力,付诸了多少行动,那么呈现出来的人生状态和工作结果,会相当的平庸和坎坷。
大部分过的相对幸福和有成就的人,思维层面都比较正向,这也是稻盛和夫一直强调的,人生的结果,是思维方式和能力与热情的乘积关系。何为正向的思维?比如正直,积极,善良,利他,勇敢,热情……,所有这些看似熟悉却又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基本素养。也就是平常提到的正能量。
当你不断告诉自己正能量的东西的时候,慢慢的你也就习惯了正能量,你的思维,你的行为,你的做事风格,将开始卓有成效。
真正压抑的人,会沉默到让你可怕,甚至你根本就看不到他的朋友圈。
生活不会处处美好,但现代人的生活,真的很需要正能量。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