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山水画,是继,宋,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高峰,他对山水,五笔,七墨,(即,用笔:平,圆,留,重,变),(用墨:清,淡,浓,重,焦,宿,亮墨)的解释是深入研究古人,的总结与集大成,深刻融入了中国周易,释,道,医,儒,武的思想,用,用笔,用墨等的方式以作阐释,用超人的智慧,十分的勤奋构筑了中国山水画的一座丰碑,在其中,我们从一山,一水,亭榭,楼台中可以读出周易变通之理…欹斜,开合,仰覆,粗细,擒纵,枯湿,疾慢…从画中读出生活中做人做事,在管理中读出中庸,和谐,在家庭中读出,淡泊,宁静之理,故欣赏宾虹之画,除可居,可游,可赏外,更能学会对人处事,更能读出画景之外之境…,但世事浮燥,这种高雅文化更能引领文化朝流,使大众文化在精英文化的引领中逐渐提升,这就是宾虹艺术对现实社会的推动,向宾虹学习,一生唯精唯一…。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一位重要的山水画家,欣赏其画,“黑”是画面的最大特点,他用笔元气淋漓,笔力圆浑,“黑,密,厚,重”让人记忆深刻,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之法,以笔为骨,诸墨荟萃,呈现浑厚华兹之气象。黄宾虹最大的贡献是在笔法、墨法上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涵,影响后学几十年,上百年。
黄宾虹肖像
欣赏黄宾虹的山水画,先得了解黄作画的法理,洞察他的思想,知晓他在世的生活状态,观其画,别被一山一树表象误导,观的是其画面的“气”,那是一股流动的气,是一股酣畅的气,是画家排泄内心思绪的气。
黄宾虹山水
年少不碰黄宾虹,习山水之人,一上来就操黄宾虹,十有八九会走歪路。这都是好多山水画前辈总结的经验。
黄宾虹山水
想当年,黄的后人背了老先生的画进浙江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一看,都不敢接受,这样的“黑”画,送谁谁不要,现如今,见到老先生作品已为天价,已是后悔不已!
在很多人眼中,宾虹先生的画难以欣赏或者解读。其实宾虹之画,根本就不是为了供人欣赏而作。在宾虹先生的心中,存想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不是画!画只是艺术的初期,艺术形式产生的文化精神才是一个画者真切追求。那么宾虹先生画的是什么?正确的解答是一一一笔墨!问怎样欣赏宾虹先生的画?那么作为笔墨又怎样欣赏?这就是对每一位欣赏者的文化考试。欣赏,必先懂得如何欣赏,欣赏笔墨,就应该懂得什么是笔墨,怎样的笔墨值得欣赏。之所以认为宾虹先生的画不知如何欣赏,正是不知宾虹先生笔墨之故。在解答的短文中,不可能讲许多技法,但是笔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最具审美价值认识的基本体现,如果不懂不知又无学,那又从何谈起欣赏宾虹先生的画呢?宾虹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其价值正在于把传统文化中的笔墨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审美价值阶段。这样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进步,不仅仅是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更重要的是,开辟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全新境界,他所提供的艺术思想,可以慰泽未来的中国画历史。(画自写)。
欣赏黄宾虹的画要有“入画”的意态。黄老的山水时间性很强,他笔下的山是正午的山和黄昏的山。正午的山是因为太阳在中天的关系,山石树木的阴影投在地上,茂密山林就显得阴森和灰暗;同理,黄昏的山因为没有了阳光的缘故就显得更加阴暗了——黄老的画就是这样地合符自然规律,他是写实的。懂得这一点,看他的画才“入画”。我们站在他的画前,感受到我们一时走在中午,一时走在黄昏的山路上。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这意境竟然是用不同的笔触和不同的墨韵表现出来的。然而,这些絮而不乱的笔触和浓淡有序的墨韵,让你不能不被他的技巧析服。你肯定会问,他是如何做到的?当然,可以称为大师者,他的成就绝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本叫《黄宾虹画语录》的书,收集了黄老一生对国画研究的心得,有意于国画者不妨一读。这本书里面的理论,启发了很多后来的画人。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