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婚姻才算是幸福的?需要有哪些条件?
婚姻是“知易行难”,家庭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局”,内外人谈起来都容易盲人摸象。看看身边婚姻解体的潮流里,从名人、大家到凡夫俗子,啥人都有,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他们都不懂婚姻常识吗?当然不,而是能说出婚姻道理的人,常常做不到这些道理,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出于对邀请的尊重,简单谈十个方面,供参考。
【1,离开人际关系三定律,无论怎么谈恋爱、婚姻、家庭,都是空谈戏论。】恋婚家的三步骤本质是两个内容,一个是以夫妻形式参与社会交往,一个是承担繁衍后代的公德义务,故婚姻幸福与否,是在这两个圈子范围内谈的。古人早就看清此理,并总结出婚姻这种特殊人际关系和生存方式的三准则,即追求、欲望和付出。追求法则是,男女双方的追求越高,越容易产生矛盾,恋婚家就越不幸福,反之越无所求的随缘度日,家庭越安宁,幸福感就越强,夫妻恩爱维持的就越久。欲望法则是,男女双方的欲望越高,越贪图享乐,彼此矛盾就越大,越互不相容,幸福感就越低,家庭也越不幸福,反之,两人的欲望越淡漠,越相安无事,幸福和知足感越高。付出法则是,夫妻双方越是为对方多付出,关系越稳定,彼此越有信任感,幸福感越高,反之,越是自私自利,互不相让,就越是危机四伏,斗争不断,越走向解体,婚姻的幸福以奉献度为标尺。所以,恋婚家关系也是一种修养心性的功夫,是一种不断改正自我、适应对方的互动过程,是分境界层次的,而不是吃一锅饭、睡一张床那么简单!
【2,在对待恋婚家关系的态度上,圣贤比凡夫看的更准、更睿智。】普通人谈此话题,容易就事论事,浮泛在问题表层,入不到根本上,是因为不懂处理恋婚家关系,是一种向内修养能力的积累,古代圣贤懂此道,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修心,心定生慧,故能入木三分,话语千年。今人寻找答案,要看古籍,几千年前的祖先们早就总结好了,永不过时。孩子不懂,问父母;父母不懂,问老师;老师不懂,问老人;老人不懂,问历史——这是看恋婚家问题的最好方向。圣贤们对此道,分出了五个境界,不论做到哪个,都能幸福,下面分开谈。
【3,兵法境界,讲究以斗争促和平,斗而不破,和而不同,争而不伤,怼而不毁。】人人对事事,难免各有想法,各执己见,故矛盾是天然存在的,是肯定的。当恋婚家的新鲜感褪去,夫妻矛盾就会逐渐显露,怎么看待矛盾、疏导矛盾、化解矛盾,就成了当务之急。无能的夫妻用暴力,有智的夫妻用道理,这就分出了高下。《孙子兵法》的很多智慧,活用在恋婚家关系中,是最高明的,四大名著里大量的故事都不超出此兵书范畴。处理夫妻矛盾是一种妥协的平衡艺术,怎么巧妙转化矛盾于无形中,怎么四两拨千斤,是夫妻都要学习的,不要以为过日子不用学,里面学问大的很!兵法境界是在矛盾中求和,属于事后补救,故是初级的入门阶段。心理学者、婚恋专家和普通人谈的疏导、化解、对待之理,往往都在这个低层次,只对一部分人有效,不能触及问题的真正根源。
【4,孝和境界,讲究克己制欲,理性人伦,无私为公,仁爱互信,不产生矛盾斗争。】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故儒家以一个“孝”为根,生发出维持夫妻、家庭、族群、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和睦秩序,达到修身、齐家直至平天下的大同理想。在这个圣贤体系里,认为夫妻同根,相处要同心,互敬互尊,礼待如宾,保持道德距离,最终不产生思想、利益、欲望、行为上的矛盾,知足常乐。在孝道根基上处理家庭关系,因为没有矛盾,没有对立,没有敌人,所以没有危机,恋婚家关系天然就是和谐。换句话说,以孝持家、治家和立命,自然而然能获得幸福,不需要考虑什么斗争策略。可见,儒家做法是更高一级的阶段,机智、忠厚、信达圣教的人才做得到,一般人望尘莫及。
【5,知命境界,讲究事随缘,心随形,平淡度日,物我不拘,远离尘世,自得其乐。】古人看清了生命的历程是从生到死,本质是场悲剧,全是痛苦体验,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要说幸福,都是自欺,即恋婚家关系,其实就是苦命人相遇,共同度苦海,生活的滋味就是苦中取乐,苦常在,乐稀有,所谓的幸福都是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因此也就懂得珍惜时光,心不求,事平淡,抛却俗世牵绊,避居田园,安享太平之乐,甚至很多时候,可以不要夫妻关系,因为夫妻如绳索,相互捆缚一辈子;家庭如牢笼,一生囚禁无自由。以天地为屋,以日月为伴,来去潇洒,不被形役,是何等的自在?这是比儒家更高的阶段,《易经》和庄子著作里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换句话说,智慧夫妻的眼里没有夫妻和家庭关系,心常平等如初,顺道而活,彼此都乐得逍遥,即便身在苦海红尘,也真如神仙般,魂游天外。
【6,无为境界,讲究无心、无欲、无念、无形,身归天地,心还自然,守道静观,依道而永恒。】这是《道德经》揭示的世界本源状态,以此要求反观恋婚家关系,就知道恋爱是相互误导,婚姻是自作多情,家庭是临时搭建的舞台和旅馆,人生就是一场梦幻,看起来是真的,其实是假的,所以人活着,贵在觉悟这个真相。看破了,也就放下了,只要还有追求、还有欲望、还有作为,就出不了苦海,幸福也就永远得不到。唯有无心,合乎于道,向内心觉悟幸福,放下一切,才能安乐,才是真幸福!换句话说,幸福要向内心领悟,不能在身外的恋婚家里得到!世人几千年来都在找幸福在哪里,却总是找不到,就因为都在往心外找,大方向错了。对恋婚家的根本性理解错误,也同理。这是再高些的阶段,亿万人里也找不到一个这样的圣贤。
当然还有比道家更高的境界,限于网站规定,不再赘述。上面是从正面看恋婚家关系问题,下面从反面看,有三个要领。
【8,幸福是心灵感觉,由人的态度决定,而不由心外的物质满足度决定。】去过藏地的人都有个体会,就是那里很穷,但人的快乐感普遍比内地人高,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信仰,活在圣贤理性的光辉中,心常不做物欲的奴隶,不被身外物所驱使,身贫心富。去过医院高端病房的人也有个体会,就是那里的人有钱有权,条件优越,按理说不该有这么多病,为何反而比普通人更脆弱,更痛苦,更不幸福?原因就是试图以身外的金钱、名气和权势,实现幸福,是没用的,幸福与拥有多少物质没关系,越追求物质,就越痛苦。
【9,无私奉献,是居家过日子能幸福的捷径。】谁也做不到圣贤水平,怎么办?古人也给了个答案,就是事事多为对方着想,而降低自己的追求。多为对方付出,就能化解冲突,夫妻一心,家庭安宁,增加幸福。即幸福是用付出换来的,付出越多,对方就越信任你,也反过来为你付出更多,其乐融融。不论是谁,也不论有没有钱权名,只要真心为对方付出,就可以瞬间获得幸福感。仔细想想家庭矛盾,几乎都是争斗、自私、压制、固执导致的,反正自己永远正确,全是对方的错,以这样心态过日子,没有幸福可言。
【10,矛盾常是自作自受,而不是对方强加的,反省自己,纠正己过,是得到幸福的前提条件。】矛盾夫妻不是不懂基本的人际关系道理,而是不想依理行事,做不到这些道理。如果恋婚家时选错了对象,未来的补救办法只能是相互妥协,毕竟离婚之法不能常用。古人说,心诚通天地,自然也能感化夫妻彼此,有矛盾时,多想多看自己的错误,改正己过,再去与对方沟通,才能推动他也改变立场,实现双赢。故善于改过的人,能得到更多幸福,反之必然不幸福直至离婚,就算再婚还是不幸福。处处自我至上的人,不配拥有恋婚家,强求只能适得其反。
家庭如汽车,有夫妻两个司机;家庭如渡船,有两个舵手,故家庭幸福是夫妻共同实现的,一方做不到,另一方有教育对方的职责,以修正对方的错误。因此,恋婚家关系也是夫妻之间的教育和被教育关系。先正己,再育人,待之以诚,无私付出,持之以恒,就是家庭幸福的永恒规律。
作者简介:身为90后处女座的我,时而毒舌又文艺。观点犀利,一语道破。运用女司机的眼光发现问题所在,关注头条号:逗趣梦梦,有什么疑难杂症可以尽管来找我。
幸福婚姻的标准经济无压力、精神无压迫、情感无压榨。符合这个“三无”,婚姻肯定幸福。
一、经济无压力
夫妻两人都有正当的收入,维持生活的开销,不必整日计算经济收支,不奢求大手大脚,大富大贵。但是正常的花销也不拮据。否则整日过的缩手缩脚也很难受,只要能满足合理得生活条件就很好了。有吃有喝、有房住、有衣穿、生病有钱看、剩下的可以满足下提高生活品质,比如有时间可以出去转转,旅旅游。
二、精神无压迫
在党的领导下,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基本经济条件都能得到满足。但是精神压迫确是阻碍婚姻幸福的拦路虎,特别是许多豪门大户,经济绝对不是问题,但是豪门出“怨人”已经成为了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因为一方经济条件过于依靠另一方,精神天平无形上就会出现倾斜,存在精神压迫,精神压迫是最熬人的。
三、情感无压榨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彼此共存、相互依附、共同付出,总之肯定事两个人的事情。但是现在经常出现“爱的一方始终受制于被爱的一方”。出现了一方不断付出,另一方坐享其成的样子,简而言之就是“能者多劳”的局面,这个在生活中是要不得的。感情必须都要付出,不能一味地压榨对方。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无论怎么样都要两个人,独木难支可能说的就是婚姻。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