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过高的看待家庭教育的作用,有时学校教育要“甩锅”给父母,也不利于学校教育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全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素质。
目前“原生家庭”也看得很重,孩子学好学坏都从原生家庭去深挖原因,这是把教育问题简单化了。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事实来验证。
家庭教育是不是关键因素,目前没有实证性的研究结论来支撑。
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有过研究,说家庭教育是根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基础性作用。多数关于家庭教育作用的看法,都是思辨性的,各说各说的观点。
既然说到“关键”,那就得理清楚,孩子成长的“关键素质”是什么,如果这些关键素质非得在家庭教育来养成,那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关键的,如果这些关键素质还有多样化的渠道来获得,那家庭教育说不上关键,只说得上“重要”。
从学校来说,那些顽劣十足的孩子,成绩差得很的孩子,大家都习惯性地说,家庭教育不重视,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客观评价,没有哪个家长没对自己的孩子教育过,只是花的时间多还是少,是刻意的有计划的,还是随意的零碎的,是有效果的还是无效果的。
正如学校教育不一定都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一样,家长也不一定就能做好家庭教育。
教育,是专门的职业,需要专业性人才来做。
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放在学校教育,全球各国都是这样做的。
有这样一个共识:做好学校教育,既能大幅度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还能培养出大量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培养人才,学校教育是关键,是基础,是根本。如果培养人才,家庭教育是关键,那国家肯定要重点投入家庭教育,从全球来看,重点投入学校教育仍然是各国的首选。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关键”,不仅我国,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很多家庭,我估计都没做好这关键作用,那岂不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优秀人才的培养就没法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从我们国家教育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实施来看,是要夯实每一个公民的基础素质,并要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大家议论这样素质那样,大家认为该重视的素质,其实早就写进了教育政策文件编入了学校的各类课程。
这样说,并不是轻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从学校教育的普遍效果来看,家庭教育需要担负起巨大的孩子成长任务。
目前学校教育,做得好的是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在逐步加强,对孩子的性格教育、习惯养成方面还是薄弱环节。多数学不好的孩子,恰恰是习惯不好、性格上缺失大,没得到及时纠偏、矫正。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全体性的,而对孩子的成长实施连续性的个别化的教育,就需要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孩子成长上,不主张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任务分工。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就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救形式。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有遗传、家庭、学校、社会及主观能动性五个因素,我们强调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作用,坚持的都是“外铄论”的教育观点,“内发论”的观点不够重视。学生有他自己的成长力量和成长节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成长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能不能成才,其社会实践活动及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大家好!看到大家对讨论比较热烈,作为一个高中老师,也就从高中生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这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吧:
一、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成长最重要老师
记得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早就以拥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文化而著称于世界。除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妇孺皆知的经典,《家训》、《家范》、《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经》等等这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著作更是传诵至今。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比学习读书更为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而父母的言行举止无疑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简单点说一个书香门第整日辛勤工作、学术的家庭氛围熏陶出的孩子除去个别叛逆无常的,基本至少都能做到踏实本分而其中优秀出挑的概率更是大大增加。同时,一个整日玩乐,花天酒地,麻将游戏漫天飞的家庭只有祈祷才能遇上一个所谓天之骄子。由此可见,即使父母什么都还没开始做,一个成熟的家庭氛围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二、所谓家园协同,最优秀的孩子未必出自于最优秀的家长,但一定大多出自最上心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进入高中,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引导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探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进而为孩子高中语文学习中探究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的养成打下基础。而高中数学的学习普遍将超出大多数家长的能力范畴,但这并不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养成,如果家长能在这些方面引导孩子并作出一个很好的表率,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大可放手,孩子的成长也终将大放异彩。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