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道明演技,如何评价陈道明的演技

1.认识陈道明,源于一部早期的电视连续《青楼鸳梦》,别名《梦断青楼》。

此剧由张瑜、陈道明、陈宝国等领衔主演。陈道明在剧中饰青楼的龟公,名大茶壶,又叫九条,天天抱着一只猫咪。如果哪个妓女不听话,就把猫放在她们的裤子里撕咬,使其听从他们的使唤。

陈道明在剧中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其漠视生命的神情,让人毛骨悚然。有一场剧情是青楼头牌的妓女红莲,因为得了重病被老鸨仍在了一个破屋子里,想上吊但房梁又太高,于是请陈道明帮忙给系上。陈道明语速不急不缓,面对红莲即将死亡的命运,那一声一声的叹息,至今萦绕在耳中,挥之不去。

当时就想,这个演员演的逼真,到位。对龟公那种阴暗,狠辣,漠视他人生命的心理刻画的琳琳尽致。

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名演员。后来又相继看过他主演的《黑洞》和《中国式离婚》,才知晓他叫陈道明。

2.陈道明是一个只在戏里低头的人。

陈道明是娱乐圈一股清流,是文艺界的“正能量”。他为人低调,不喜欢“显摆”,更是不爱和圈里的人来往,这不是他孤傲不群,而是他就喜欢这种平和而又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而已。

有一次,内地和香港演员为91年长江特大洪灾进行义演赈灾,因为香港某歌星因签字问题,而遭到陈道明的训斥:你还是不是中国人?并不顾主办方的挽留,罢席而去。

事后孙道临老师对陈道明竖起大拇指,赞道:做的好,是条硬汉子。

陈道明在娱乐圈是个非常“耿直”的人,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会当面指责出来,有时会让当事者下不来台,但事后却让全国观众拍手叫好。

他在一道节目上突然发飙,对一个年轻人骂道:你是不是耳朵聋了,耍什么大牌,不能演就滚蛋。对面的小鲜肉也吓蒙了,周围的人更是大气都不敢出。后来才知道,这是陈道明作为节目的特别嘉宾,是给这些新人演员上课的,没想到因戏入戏。

3.陈道明曾经迷失过。

《围城》之后,陈道明知名度瞬间提高,妇孺皆知。面对如此盛名和赞誉,陈道明迷失了,他曾回忆说:名利的出现也教会了我轻狂。

值得庆幸的是,陈道明及实刹住了迷失的“车”。自此以后,陈道明摒弃浮躁,远离名与利,花费相当时间去读书、写字。而正是因为读书,才使得他身上有了那种文人独有的气质。

从初尝名利的狂傲,到此后的自省,陈道明始终保持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活出了自我。在名与利混杂的娱乐圈,确实不多见。

4.陈道明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陈道明曾在60岁生日时,写了一篇《做点儿无用之事儿》,透露了自己私底下的生活——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现在最喜欢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我也会做点手工,糖人、面人、木工、裁缝,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闲暇时光,我更乐意为妻子缝制各种皮包。有时,我们夫妻俩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

一副优雅的神态,平和的气息,仿佛仙境一般。

陈道明不为名,也不为利。正如他当初报考人民艺术剧院的目的,只是为了能有一份工资。

可正是这样的心态——不爱表演,却成为观众心中的演技担当;不慕名利,却屡次揽获业内大奖。

这是对实力最好的诠释。

5.顺其自然,水到自然成。

一个会生活的人,心是特别细腻的。心思细腻的人,往往是观察入微的。

观察——语言观察、心理观察、肢体观察。

一个会演戏的人,他也是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因为他善于捕捉人物的心理性格轨迹的变化曲线。

一个好的演员,是演什么像什么,你不能演什么都有自己本身的影子。

陈宝国,他也是一名老戏骨。当初拍摄电影《神鞭》时,为了饰演好一名眼睛有问题的混混,他就拿了一个扣子,磨成类似现代隐形眼镜的式样放在眼睛里,结果导致视力极速下降。

在比如二人转名气比较大的宋小宝,其饰演的《相亲》等小品,家喻户晓,不禁让人捧腹大笑。但细细品来,感觉他无论演的小品还是电影(电视剧),都摆脱不了他自身文化低下,自嘲的固有的一种模式。

这是当一个好演员最大的障碍,突破不了自己,就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

陈道明说,自己一旦接到戏,往往先要体验生活3-5个月,去熟悉剧本,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这样才能把握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轨迹,才能演活,方可对得起观众。

出演《末代皇帝》之前,陈道明历时4年钻研剧本,只为打磨演技;为了演好《围城》中的方鸿渐,他苦练上海蹩脚普通话,力求让自己变成地地道道的上海银(人)。

在陈道明看来,生活阅历不够、知识储备不够、阅读不够、悟性不够——这都是一个好演员必备的‘戏外功’。很多原著写的荡气回肠,但拍出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这就如同陈道明所言,阅历不够,悟性不够。

6.陈道明给自己总结了一个“三七”开。

陈道明虽演戏不多,但部部精彩,也奠定了他“老戏骨”的地位。

陈道明是个谦虚的人。一次采访,主持人在介绍他头衔时,陈道明只是淡淡地回应:我只是演戏的。

在谈及自己参演的几十部作品时,他给自己定了“三七开”:七是失败,三还算可以;三里面再‘三七开’,七是马马虎虎,剩下的三还算是个作品。

陈道明同时又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人,在没有戏可拍时,就呆在家陪伴妻女。陈道明待人接物总是诚恳坦率,只要和他打过交道就知道,他从不虚张声势疾言厉色,也不自以为是,他的心灵宁静和宽容,在他那里几乎找不到无法调和的纷争,他就是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仁者,仁者爱人。

我们为有陈道明这样的演员,感到快乐!并期待老戏骨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

1:陈道明的绯闻

说起陈道明的绯闻,就不得不说左小青这个女人。左小青人长的漂亮,耐看,特别有气质,但是这个女人同样很厉害,之前是一名艺术体操运动员,后来在湖南台当主持,因水平一般,或者说没有主持的天赋,后来就转战影视圈了。

进入影视圈后被王京花相中,她认识了陈道明后,已经参演了好几部电视剧,之后经陈道明推荐,参演了《中国式离婚》《卧薪尝胆》,再之后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版本很多,甚至传出了陈道明包养了左小青的新闻。

但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吧。

2:陈道明演什么,都像康熙。

陈道明的演技在演艺圈还算不错,但是要说好到了某个境界,不见得。个人觉得,陈道明的演技,可圈可点。

就拿他的成名作《康熙王朝》来说吧,演年轻的康熙还像那么回事,有张扬跋扈,也有傲气凌云。演中年康熙或者老年康熙,雕琢痕迹太过明显,看起来总觉得太过轻浮了。

尤其是演到了高潮部分,比如收拾明珠那段,收拾索额图那段,站在龙椅边上,如同一只疯狗一样,歇斯底里的咆哮,有种让人跳剧的感觉。

还有那部《黑冰》,啧啧啧,小混混的感觉演出来了,走私犯的那种城府,那种聪明,却演的很糟心。

演黑老大,我觉得他应该王志文先生学学演技,演中年康熙,老年康熙应该向焦晃老先生学学演技。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725.html

(0)
上一篇 2022-12-22 16:16
下一篇 2022-12-22 16:22

相关推荐

  • 你怎么评价弘一大师的传奇人生呢

    弘一大师虽出自佛门,却有一颗炙热的爱国心。弘一大师曾告诉僧众,念佛之人也要心系国家安危,这是关爱芸芸众生的表现。 乔山苍苍,鹭水汤汤,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

  • 你看多少厘米

    翡翠分类为 1.玻璃种 玻璃种顾名思义是像玻璃一样透,品质非常细,硬度7左右,为翡翠中最高硬度,也是翡翠中的极品。 玻璃种 (鉴别: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里面结晶呈显微粒状,粒度均…

  • 腾讯微博会打败新浪微博吗

    要是每个产品都让腾讯做成了,那还得了?在很多软件和应用以及游戏方面,腾讯都是在人家火热的时候就开始推出模仿产品,如果做不好了就收购,做好了就完全被替代了,因为腾讯的社交能力很强,所…

  • 想看一些经典精彩的电影,大家有什么推荐吗

    首先,感谢你的邀请!精心整理了十部,希望能帮到你! 喜欢看影视作品的网友大大们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精彩视频哦! 一、电影《狂怒》 评分:8.3 类型:动作/战争 《狂怒》是由大卫·…

  •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何在,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异同有哪些

    经学,是指阐释中国儒家经典之学;经典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经”。《乐》有声无书,“六经”实际只有“五经”。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

  • 匠人精神真的好吗(匠人精神值得追求吗)

    匠人精神是一种尽自己所能,把东西做到最好最精的精神。匠人精神好与不好,要分时代来看待。 在手工业时代,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工匠打造的同一类产品,性能和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在这…

  • 想请看过《菜根谭》的人,说说有什么心得感悟

    欢迎来到吉超读书,这是我读完的第68本书——洪应明的《菜根谭》。 第一个收获是真诚待人,努力奋斗。 白天欺骗了别人,难以逃脱夜深人静独处的时候必然产生的羞愧之感;年少的时候没有立下…

  • 70岁害怕死亡

    不用害怕死亡了,科学证实人死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方式可以延续,太高兴了! 到了70岁非常的害怕死亡,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国的平均寿命也就是77岁左右,如果按照平均寿命来说,也只有短…

  • 关于温柔的暖心句子

    1.人要学会说的四句话:①为尴尬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②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③为疑惑的人说一句点醒的话。④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 2.昨天很重要,它构建了我们的记忆;明天很…

  • 什么样的导演才叫好导演,什么样的导演最好当

    他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导演,大家对于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他带给过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赵氏孤儿》,《金科刺秦王》等。 甚至豆瓣上到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霸王别姬》也…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