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读过的书中最经典的对联

本人喜欢对联,从小就喜欢,家里老爷子会写毛笔书法,因此四邻八舍没到春节前都会备好红纸来请他老人家帮忙写春联,而本人就是一个责无旁贷的助理。老爷子接到红纸,先要剪裁,裁好后,根据要写的对联字数,叠成若干“格子”,一个格子一个字。他写我来扶着红纸,没写完一个字,我都会把红纸往上递一递,他来写下一个字,父子经常相视一笑,灰常默契。那时本人还是一个小学生,有时候让帮忙的邻居多了(多的时候能达到几十户人家,每家都得写很多对联、斗方、条幅等,本人家中还要备好墨汁和茶水,),老爷子不愿意老写重复的,老是“肥猪满圈”和“抬头见喜”也有点烦不是。于是乎也找了不少对联书,有时候还会征求本人意见,记得有一个街坊,家里刚刚开了一个卖香油的磨坊,想在石磨上贴一个,老爷子问我贴啥合适,我正好翻书看到一个“百业兴隆”,于是乎以此作答,得到老爷子赞赏,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心情极美,那时本文不过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吧。今年父亲都已经去世十年了,想想父子一起创作春联的日子,鼻子酸酸的。

一个是写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一个是成都武侯祠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一个是谐音双关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书或者人把“水击”说成“击水”是错误的,因为对联要求很严格,必须上下联相对的字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才行,所以人生只能对水击,而不是击水。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去宁国府赏梅,“当下秦氏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是我所读过的书中最经典的对联。

明察一切事物并了然于心,是一门学问;处理好人际关系并受人尊重,就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但是,能真正达到“世事洞明”的人,可能不多。因为世界万物,唯人类善恶杂糅,情感最复杂。在人生的旅途中,若能“世事洞明”,那得要靠自己的悟性。悟性哪里来?中国儒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格物致知”。也就是说,悟性源自心灵的体会和感悟。包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如:风雨雷电、花鸟鱼虫……等等,你得处处留心去观察,去顿悟。人生的事,若差之毫厘 ,就会谬之千里。 “人情练达”,也不容易。因为人人都有同一个“盲点”,总是将自己放大许多倍,自以为是。对一个人的看法,往往是靠直觉,觉得某人还“够意思”,就多亲近;觉得“不够意思”,就疏远。“混的不错”的,大多会“拍马溜须”。“混的差”的,大多“一根筋”。在人情世故方面,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刘姥姥”学习,一个乡下的穷老太太,她为什么三进荣国府都讨众人的喜欢?这是因为她为人善良,并且明事理、识大体。

所以,一个人要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得要不断地锻炼自身。只有锻炼成为你完全不知自己是个聪明、善良人的时候,你才显得尊贵。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930.html

(0)
上一篇 2022-12-23 10:37
下一篇 2022-12-23 10: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