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学,原名赵世郁,字本学,号虚舟,生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享年六十七岁。他是赵宋宗室后裔,即南宋初南下泉州的南外宗太祖赵匡胤系赵子先的直系子孙、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的老师。是易学家与军事理论家,主要军事著作有《赵注孙子兵法》和《韬钤内外篇》。
《赵注孙子兵法》广泛流传于琉球、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公元1863年,日本多次重版《赵注孙子兵法》,《赵注孙子兵法》成为日本研究《孙子兵法》最常用的本子。
赵本学并没有打过仗,他的著作也是以《孙子兵法》为蓝本进行研究,所以,他只是军事理论家,并不是军事家。不过他处的环境跟现在又有不同。当时倭寇肆虐,抗倭战争打的异常激烈。俞大猷是他的学生,还是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抗倭将领,经常将抗倭战斗的情报向老师通报,赵本学将前线战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了更多贴近实际的内容,避免了“纸上谈兵”。
我对《孙子兵法》和古代兵书研究过几年,和朋友聊起来也是侃侃而谈,于是有人称我为”专家”。但我心里明白,这就属于”纸上谈兵”。自己给自己定个原则:纸上就是纸上,古代就是古代,不搞应用研究,更不搞”古为今用”。历史上“纸上谈兵”的教训是惨痛的。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纸上谈兵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具体的教训就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仅靠所谓的理论知识,即使是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也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失败。
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解决纸上谈兵的唯一方法。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