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多数的人的特质,对于一件事情,要么狂热的追随,要么不顾一切的打击,不理性。每个人的器官、细微构造、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为何有着千万种差别的人?为何出现这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以前对唯物唯心有过研究、争论。其实两者无所差别,物的存在会影响心识,而心识反过来会影响物。一句话:境由心生,心随境转。你是什么层面的心境,你会构建并遇见怎样的世界。金刚经|用python爬取《金刚经》全文的内容,从词云图上看大意?
- 很多时候,我们所偏执的、执着的,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因为自己心识的原因,被蒙蔽在囹圄中,不得跳脱。若问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想不再痛苦沉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金刚经感悟|人的一生不停地在着相,但是谁又愿意走出来呢?
- 在一天之中湖主看到这样两类画面、结果相似的故事,不得不引起深思,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像不像是盲人摸象,各执一端,而各自认为各自触碰的都是真实不虚的真相,殊不知,也许我们只是被催眠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忽视了其他周围的更广阔天地的存在。就好比,我们的眼里一心只想着钱、工作、事业、权力,而忽视了周围的家人、朋友、另一半。我们的眼里充斥着七情六欲,看不见清静、真如。我们的心里充斥着恐惧、愤怒、不满等低频阴性能量,而看不见开心、幸福、甜蜜等高频阳性能量。我们都在着相,都在以身相得见如来而不自知!在我们嘲笑、观看他们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又被嘲笑、被观看的那一方呢?金刚经感悟|心有多执着,就有多痛苦;实相非相?
- 为何药师琉璃光如来会发十二大愿?为何信受奉持会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能否有这样的发心,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纠正我们偏执的观念行正念都是人生一大课题。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众生为何会有现行的境遇,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我们选择性忽视。药师经感悟|念头不易轻动,阿赖耶识的种性将会带我们往何处?
- 最近看到很多朋友、老一辈的人患癌症,有的初期,有的晚期,肿瘤医院人满连床位都抢不到,虽然没有亲自去看看,但是听朋友描述里面的情形,真是如同药师经里所说的饿鬼界、傍生趣,里面的癌症病人时时忍受痛苦,而一切的病痛都由心造(这里的心指的是形而上的心物一元的心,而非狭义的心),都被记录在阿赖耶识的种子里,时机一到,便会涌现。药师经|在没有雨的清明节追思先烈、读经是一种怎样的感悟?
- 湖主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片片银杏叶,落叶无边萧萧下,一排排银杏树,你向前的时候,它们也在奔赴你。无数银杏叶闯入眼中,到底是我眼睛发出的光看见了它们,还是它们闯入了我的眼中?一瞬间,银杏叶包围了我,我是银杏叶,银杏叶是我。时间在此定格,脑中的画面天地间金黄,然后万物止息,无限扩大,我是银杏叶,银杏叶是我。我藏银杏叶,银杏叶纳我。不只是银杏叶,银杏树,天地皆如此。然后空了,无银杏叶,无我。非有非非有,一切回归寂静。《维摩诘经》感悟|庄周是我,梦蝶是我,三千大千世界亦是我
- 从这个故事中,湖主最深的感悟是人要知足,不要贪婪,水中月、镜中花终究是虚影,不要被虚妄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回归内心的纯净、安宁,是很必要的。另外,很多时候,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要适当,所求无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所以就像《易经》中的一卦一样,水泽节,人要知节,节之时义大矣哉。《百喻经》愚人食盐喻|身处欲界的我们,学会知足是一种智慧福分 《百喻经》第三弹:以梨打头破喻|心沉于足下,福德滋生绵长不息 《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行志要趁早,积累功德不要明日复明日
- 经书的最后佛陀涅槃,与会者各自内心复杂,各有感触,各有所悟。众生自无始劫以来,秉性刚强,分别心太重,难以脱离。他们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人生还要继续。不论何时何地,心存敬畏之心都是很重要的。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自己。佛经也只是加行方便,太过执着,反落法执。世界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变化之中有不变。变化流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握、坚持住不变的真如。变化之中迷雾遮掩,被欲望掩埋,看不清真相。难怪南怀瑾说:“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一般人勉强信了,但求证很难,除非到了三禅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会真相信。”《地藏经》感悟|以手指月,指并非月;修行方便,方便并非是究竟
我们现在说的佛教普遍的是汉地佛教,汉地佛教有宗派分别是禅宗,密宗,瑜伽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
禅宗又名佛心宗是从印度,达摩传到中土来的,禅宗讲以心印心,达摩传的就是心印,让大家知道佛性本自具足,禅宗的主要经典是《金刚经》《六祖坛经》《心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楞严经》又称禅宗七经。
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代一行得两宗真传,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密宗上师亲自灌顶,亲自授三昧耶戒,并且持戒不严明没达到标准,传授不能互相传习及显示者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主要经典依据《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经》。
瑜伽宗又名唯识宗早期是印度弥勒,无著,世亲菩萨创立后由玄奘法师传入中国与其弟子窥机创立唯识宗,其主要经典分为六经十一论即 《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 密严经》《 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 辩中边论》《观所缘缘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 《分别瑜伽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十地经论》《集量论》《唯识二十论》。
净土宗由东晋庐山慧远大师在庐山创立,净土宗依据《佛说阿弥陀经》而立弘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土宗经典为《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统称为净土五经。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台州的天台山而得名,其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天台宗以《 法华经 》《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为主要经典。
律宗又称南山律因其初祖道宣在终南山创立律宗,又因其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又称为四分律,律宗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萨婆多论》、《明了论》等为经典。
华严宗 依据华严经而建立主要经典为《大方广佛华严经》。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