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妹的老家在陕西,记得小时候有一种非常喜爱的美食,甑糕jinggao,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孙俪想吃的美食。
甑糕,使用一种称为”甑”的蒸食用具而得名 。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黄河流域俗名劲子,故而甑糕也叫劲糕。所以念jing
甑糕,的只做工艺并不复杂,主要原料是江米和大枣,但是小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甑糕,又不是每天生活的必须品,那只是条件比较好的人家能够偶尔吃一下,一般人家也就买上一点一点唱尝个味道。
所以,物以稀为贵,吃不到,才觉得好吃,吃的少,才觉得味道更好。
小时候,一听到巷子里有叫卖甑糕的,整个人就会显得特别兴奋,会用一双可怜的眼睛巴巴地望着爸妈,希望能够买个五毛钱的,10次,最多成功1次,但是就算一次,能吃一次甑糕,也是非常满足,非常开心的。
渐渐长大了,吃的东西越来越多,味蕾越来越挑剔,也再也不会因为穷,吃不起甑糕儿显得非常的渴望,每次也吃,但是,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吃不出儿时的快乐。
但是,他的叫卖,却是实实在在的印刻在了我的脑海,每当吃起甑糕,耳边总是不停的回响起那一句“甑糕,甑糕,卖甑糕咧!”
一下子,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那个5毛钱的甑糕就能让我幸福快乐一天的时代。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里又泛起了过去家乡胡同里常常听到的叫买声。
四五十年前,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可是山城里各种各样的小吃、小菜却很多。食材品种比较少,但都是地里长的或者水里生的,调料也完全是天然的,加工方式也非常原始,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称得是绝对的绿色食品。
记得经常在胡同里听到叫买油辣菜的吆喝声“买油辣菜唠”,声音由远而近。不一会,就见挑着担杖的老者蹒跚而来,担杖一头拴着个不太大的坛子,另一头是用棉布包着的沙锅或小木桶。
我曾看过母亲亲手做油辣菜。先选用上好的芥菜头,切去根部,清洗干净,然后切成细丝,加入少量醋和糖,稍加搓揉后,放入密封的坛子内,最好在辣丝上面放几片生青萝卜片,把坛子置于阴凉干燥处,待三至四天就可以食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开坛取菜时不要沾油,不然易发霉。开坛次数不要过多,免得辣味跑掉。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