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原著读了四遍,74版电影看过两遍,且在这里谈谈13版观影感想。有人说书和电影不能混为一谈,这点我也赞同,话虽如此,翻拍名著时保留原书的气质是非常重要的。13电影中,醉生梦死的爵士乐变成了喧嚣浮夸的迪斯科。原本与菲茨杰拉德一同隔岸观火的读者,看到一半忽地发觉自己正和演员一起疯狂燃烧,也只有扼腕叹息的份儿了。

导演无疑下了许多功夫试图重现爵士时代,不过在我看来电影貌合神离,场景布置和音乐似是而非,显得有些滑稽。Fashionable不等于flamboyant,暴发户式的铺张华丽只适用于盖茨比的花园。可是影片前半段几乎每场都极尽奢华,old money西卵nouveau riche东卵并无明显分别,繁杂的背景反倒叫人头晕目眩。总的来说前半段的画面过满,缺乏必要的空间——想象的空间,回味的空间,感动共鸣的空间。要知道一张空旷天空照片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清明上河图。人们往往低估了含蓄、简洁画面中的奇妙张力。

由于过度堆砌造成了影片的失真感以及观影的距离感,观众无法很好地以尼克的视觉体验东部的风起云涌、世态炎凉。虽然后半段空间和节奏都掌握得不错,还是无法补救之前的败笔,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蛇头虎尾的印象。如此看来,3D制作难免有哗众取宠、弄巧成拙的嫌疑。

整本书中最令我唏嘘不已的段落要数第八章盖茨重返路易斯维尔的回忆:“他痛苦不堪而又不由自主地用他军饷所余的最后的钱到路易斯维尔去了一趟。他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走遍当年他俩在十一月的夜晚并肩散步的街道,又重访他俩当年开着她那辆白色汽车去过的那些偏僻地方。正如黛西家的房子在他看来一向比别的房子更加神秘和欢乐,现在路易斯维尔这个城市本身,虽然她已一去不回,在他看来还是弥漫着一种忧郁的美。”

一去不返——当年让我红了眼眶的正是这句。我曾经多次回到故乡长满梧桐的街道。往事如风,世事如烟,时过境迁追忆皆为枉然。心里明白,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徘徊于古都的大街小巷。这段与结尾那句“回到往昔岁月”遥相呼应,可以说是书的灵魂,但我并未能在电影中体会到怅然若失的情绪。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名著翻拍走出商业化和大制作的怪圈。如果以黑白镜头捕捉爵士时代忧郁的美,想必是极好的。

我很赞同上面的话。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他告诉我,”你都要记住:世人都没有你拥有的优势”。

我既在屋内又在屋外,对人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既着迷又厌恶。

我有时会产生一种难以排解的孤独感,而且也觉得别人同样也孤独。

世上只有被追求者、追求者、忙碌者和疲惫者。

明天我们将跑的更快,把我们的手臂伸的更远…在一个美好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逆水行舟,又注定要不停的退回到过去

优美的文字贯穿全文带我们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美国纽约的顶级社交圈,突然闯进了一位神秘的富豪,每周末都会举办奢华的派对,派对也成了城中名流和各类人士聚集的地方,关于盖茨比的身份有无数个关于他的传言。其实盖茨比办派对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黛西,自年轻的时候爱上富家女黛西,为了变得富有盖茨比抓住一切机会往上爬,因为盖茨比清楚黛西不会嫁给一个穷小子。

当他成功了想去找黛西的时候,发现她已经结婚了,他将房子安置在黛西的对面,那怕隔着一个小海湾,经常举办派对也是为了想有一天能吸引到爱参加聚会的黛西,听说黛西的表哥租下他附近的房子,他想尽办法的接近他,都是为了以后能和黛西见面,最终重温旧梦。

当黛西知道自己老公有情妇时她没有抱着孩子冲出家门,当和盖茨比相遇,盖茨比劝她离开汤姆和自己远走高飞她还在纠结是否应该离开,带着这种纠结和六神无主,她开着盖茨比的车意外把汤姆的情妇撞死,发生事故后只有亲近的人知道事实真相,所有外人都以为是盖茨比开的车,汤姆也有意引导大家,黛西也默认了,人性的的残酷真相是多么的不堪,但盖茨比为了黛西什么都没有去解释,车祸过后盖茨比一直在苦苦等待黛西的电话,因为他相信黛西是爱他的,希望能听到她的声音,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等到,等待他的是自我毁灭,被精神已经崩溃的威尔逊开枪杀死,出车祸而死的女士正是他的妻子。

他对黛西的痴情,相信人性的美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一直努力,我觉得他的确了不起。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4868.html

(0)
上一篇 2022-12-26 16:52
下一篇 2022-12-27 09: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