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也是会上瘾的,很可怕
自从2014年1月微信的微信红包功能上线以来,在互联网上发红包抢红包几乎成为每天皆可发生的事。有人愿意发,也有人等着抢,有发红包上瘾的,有没日没夜抢红包的。
发红包也会上瘾?
玩过微信的人不难发现,当微信群有人发红包时,群中的人们就会自发地聚集到群里争抢红包,并对发红包的人予以道谢。群中经常发红包,而且出手阔绰的人会因此更受到其他人的关注。
一位企业家刘毅正是在自己的同学微信群里充当这样的角色,自从加了几个微信同学群之后,刘毅渐渐喜欢上了发微信红包,被同学一起哄、一怂恿就发红包。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发了十多万元的微信红包,导致夫妻关系恶化。
对刘毅而言,小时候的自己其实在同学圈中默默无闻,没想到长大后却能因为自己经济收入不错有能力发微信红包而获得同学们的关注,这种反差使得一种自豪感在刘毅的心中油然而生。
其实发红包并不能使人上瘾,真正让人上瘾的是备受关注和受人尊重的感觉。然而发红包这种方式仅能暂时让自己获得被关注和尊重的假象。一旦你不再发红包,人们对你的关注便逐渐消退。如果你想一直维持自己在微信群中的良好感觉,只能不断通过发红包来保持。
没日没夜抢红包的妻子

自从热衷于抢红包以来,李怡经常每天盯着手机。对丈夫和儿子的关注都减少了,于是丈夫开始怀疑她是否有婚外恋。有次打听到妻子的车停在一个男同学的楼下,于是他立马赶到,可敲开他家门的一幕竟让他惊呆了,妻子竟在为这位男同学做家务。仔细了解下来才知道这是妻子群里抢红包的一个规则,她输了所以要帮别人做家务,让丈夫觉得哭笑不得。
那些没日没夜抢红包的人,有些是怀着积少成多的心态疯狂地收集红包,也有人总抱着搏一搏的心态渴望着自己手气好时随时能抢几个大的。
为何有人抢红包却从不感谢?

这种人常见两种心态:1、从没把感谢他人当回事;2、想抢却又羞于承认,以为不说话就没人知道自己抢过,可以瞒混过关。第一种人显然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认为既然有人发我就抢,只关注于达成自己的目的。而第二种人内心保守而纠结,给人感觉并不坦荡。
喜欢小编的小手点点关注赞赞么么哒!
说个“微信红包”对微信自己的哲理。
一个支付网络的成长,说到底就跟所有“双边网络”的成长一样,它需要既包括商户端,也包括消费者端,对消费者端来说:商户端不够多,他没必要用,因为到处都用不了;而对于商户,消费者不够多也不行,所以说到底是个“鸡生蛋、蛋生鸡”问题。而,不管传统 VISA/MASTER 或是新的微信/支付宝,其实至少都是同样问题,只是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它。
像微信,其实是通过“红包”这些方法,很快构建了一个单边网络,因为微信红包,就有很多人把自己银行卡绑上去,它把卡绑上去后,那就好办了,因为就把渠道打通了,用户这个渠道,就自己会帮你带起来。它可以把发红包的人,很快转化成线下支付的人。腾讯其实通过这个病毒式营销,把P2P的单边网络,转化成了“双边网络”。这是微信支付之前所有公司可能都没有的优势,而比较传统的像美国 PayPal 这种,最早其实是通过 eBay 做起来,因为在 eBay 上,它能提供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 PayPal 早期,也是要通过给用户发钱来增加最基本的用户。
换句话说,其实腾讯很聪明地用了“发红包”这个方式,把两边效应的用户这端做起来,而商户这端没有诀窍,还是要一打一去跑,但是:建一个双边网络:在你有一个很大单边网络时,双边网络会容易很多,就不会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比如说已经有了鸡,那只需要解决蛋的问题就可以。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6216.html